館藏查詢
可查詢本中心圖書、期刊、視聽資料、學位論文等
可查詢本中心圖書、期刊、視聽資料、學位論文等
中心公告 | 【公告】原圖中心3/6(一)起實施自主配戴口罩措施 | 2023-03-06 |
活動資訊 | 【活動】2023花現原圖,時間:3/1-3/31,歡迎來闖關! | 2023-03-01 |
中心公告 | 【電子報發刊】原圖中心電子報第172期出刊! | 2023-02-28 |
中心公告 | 【閉館公告】原圖中心和平紀念日(2/27-28)閉館 | 2023-02-21 |
活動資訊 | 【活動】原圖中心3月Bulay電影,歡迎前來觀賞! | 2023-02-20 |
活動資訊 | 【主題書展】原圖中心2月1日至4月30日書展,歡迎前來觀賞! | 2023-02-02 |
【館藏導覽】
【圖書】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研究
本書是由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東台灣研究會)出版的《東台灣叢刊之十七》,為作者何佳龍的碩士論文研究,其現任臺中市立大雅國中地理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本書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進行東臺灣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東臺灣與總督府的山林政策〉,爬梳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森林資源與蕃地劃界的政策實施。其中特別說明當時不同部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以下簡稱殖產......
【館藏導覽】
【圖書】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行程史
本書以泰雅語和客語並列為題,將呈現何種樣貌的族群故事。泰雅語「qmul rhzyal Tayal」意指搶奪泰雅土地、客語「開山打林」為開發山林之意,期待透過族群間的視角重新檢視歷史,揚棄漢人中心開發史觀,共同書寫客庄聚落形成的故事。
在客家為主題的開發史論述中,如何定位原住民族?書中以原住民族與客家互為主體,藉由方志書寫、集體記憶與空間聚落等三個視角,重新檢視北臺灣原、客交界聚落之歷史及其書寫,以回應二者互為主體的呼籲......
【館藏導覽】
【紀錄片】未來無恙
《未來無恙》以來自花蓮縣秀林鄉三棧部落的兩位少女——沛宜和慧珍為拍攝對象,英文片名為「Turning 18」,代表著她們面臨18歲長大成人的轉折。導演賀照緹以陪伴視角讓觀眾一步一步進入到她們的日常生活,在冷靜的畫面中卻承載著寫實的殘酷。沛宜18歲時就和男友結婚並懷孕,歷經對於愛情的美好想像;孕期男友的冷漠以對、孩子出生時迎來的經濟壓力。而慧珍的母親因為不堪負荷家中龐雜的照護工作,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因此在雜貨店欠下鉅款,慧珍曾逃離帶給她無數傷害的......
【館藏導覽】
【紀錄片】習巫之路
《習巫之路》榮獲教育部第七屆MATA獎─紀錄片組銀獎,教育部MATA獎為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競賽,至今已邁入第九屆。「mata」是原住民族語拼音,意指「眼睛」,希望透過學生的觀察感知,拍攝紀錄原住民族的特色文化或生活故事。
2020年拍攝紀錄片時的Lowbing Miyu(何盈暉)僅高中畢業,Lowbing是花蓮縣秀林鄉崇德部落太魯閣族人,也是賽德克族toda(都達)群青年,同時還是位靈媒(巫醫)。祖母Rabay Low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