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圖書】山與林的深處

《山與林的深處:一位臺裔環境歷史學家的尋鄉之旅,在臺灣的植物、島嶼風光和歷史間探尋家族與自身的來處與記憶》

李珂潔(Jessica J.Lee)著

臉譜書房,2022

 

文/tjaiwan parilaw

「我來自一個幅員更廣、天氣更冷的國家,住在當地的森林,那裡的人會把糖漿煮沸滴在霜雪上做成冰棒,而不是從山坡上的甘蔗榨取蔗糖。……我說著破碎的語言,遇見的人都只認識一半的我。我的世界一分為二。」(P120)

因為外公身後所遺留的手寫信,李珂潔決定踏上「臺灣」這座島嶼,追尋自身家族的故事──她在加拿大出生、成長,母親為臺灣人,父親為英國人,連同住在尼加拉瀑布旁的外公與外婆在內,她是第三代的華裔移民。

外公晚年因為罹患阿茲海默症,信中是他殘存的記憶片段,和外婆生前的對話成為李珂潔親近臺灣的「最後訊息」。她造訪了母親早年居住過的臺北,走過象山和臺北101;爬上花蓮的能高越嶺古道,遙想霧社事件中賽德克族人與日本警察的對抗;登山沿途的植物群相,似也指出臺灣早期的植物及博物學者如早田文藏、羅伯.福鈞(Robert Fortune)及郇和(Robert Swinhoe)的足跡;臺南的紅樹林棲息著珍稀鳥類──黑面琵鷺的蹤跡;阿里山中的「水漾森林」,蘊藏著臺灣山林的寶藏──檜木與扁柏。而蒙塵許久的林業歷史,和卑南族作家巴代(Badai)將種植小米的土地轉賣給陌生人的故事遙相輝映。

那些交織的歷史與自然地景,透過作者──一名環境歷史學者的文字,相互扣連,在追尋這段「北美移民家庭」的故事中持續不斷的叩問:「臺灣,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書中,李珂潔以「島」、「山」、「水」、「林」作為章節排序,隱喻挖掘家族故事一路上的風景──「堆疊與誕生」、「擠壓與風化」、「動盪與遷徙」,最後得以「薈聚、扎根」。手寫信是外公對自身所處大時代留下最後的追憶,而每一次的解讀都成為作者的「一棵樹(木)」,而能集「片段」長成「森林」,繼續在這塊土地上落地、扎根、茁壯。

島嶼和大陸在大歷史的脈絡中──外公的信寫著:「三一八慘案」、「七七事變」、「飛虎隊」、「臺灣光復」、「逐出聯合國」──相遇、交雜,讓時代的人們顛沛流離,烙印下哀戚的島嶼縮影。李珂潔寫下的不僅是自己的家族故事,更是幾代人的故事。《山與林的深處》形塑出島嶼的過去到今日,引領作者認識自己和臺灣這座島,也同時帶領讀者走向島嶼的深處。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