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 著
小寫創意,2023
文/葉芊均
圍繞著花蓮的「海豐村」(Knibu),主要居民為太魯閣族(Truku),其背景為花蓮的和平村。和平村的開發是因為過去西部的礦產資源殆盡,政府遂發起「水泥產業東移計畫」規劃「和平水泥專業區」,當地居民發起多年激烈的抗議行動,支持方則想辦法拉攏族人,逐漸在部落間形成不同勢力的角力,這些過程成為本書主要敘事的開端。
海風酒店是居民們聚集議論開發案的所在,佇立在新/舊海豐村的交界。曾在都市受挫的經歷讓反對方不再相信由都市人帶來的說詞,並認為開發會破壞原本的環境。然而,從來沒有人見過被破壞的山林是什麼模樣,大部分的居民仍迫於生計接受徵收土地的補償金,且隨著金額提高,抗爭的勢力漸趨薄弱,終究不敵優勢警力的包圍。拿到補償金的居民卻像是要弭平罪惡感似的,恣意揮霍著。
藉由閱讀書中的文字,讀者彷彿被帶回多年以前的和平村,水泥廠開發的過程中,部落中支持方與反對方的立場與樣貌逐一鮮活,並梳理了開發對於部落的影響,包括歷史中,統治者曾運用優勢的武力和權力分裂部落,以便於管理和削弱既有勢力。族人被迫遷離原居住地,原先隸屬同一家族的成員也就此四散各地。記載於不同時代的部落歷史,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穿插於書中主要敘事的巨人神話,是關於記憶與消亡的母題,很久以前島上曾遍布著巨人,漸漸地,卻只剩下了巨人弟弟Dnamay。巨人曾經引導人們走進他的體內,感受他所承受著、背負著的,直到水泥的鑽井快要經過心臟了,他不得不接受這一切。面對巨人族群消逝的過程,巨人弟弟Dnamay認為「哥哥雖然死去已久,卻始終沒有在他的記憶裡消亡,要等到有一天他不再想起了,消亡才真正來到。」
海豐村的樣貌已經大幅改變,自然環境也在開發水泥廠的過程中毀壞,但作者卻透過書寫《海風酒店》讓這個地方不致消亡,就算在經歷更久遠的時間後,地方上人物的精神仍會存活在下一代的記憶中,就像巨人可以因為人類的想像得到支持,得以存續。作者於後記提到《海風酒店》雖然立基於真實事件,但是他刻意地讓故事和現實保持距離,希望讀者享受到小說裡的敘事空間。或許也正是因為故事與現實的距離,成為想像得以開展的所在。
水泥廠業者卻編撰出另一個版本的巨人與部落神話,試圖弭平過去部落的經歷,這也暗示著不同的書寫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倘若書寫可以延續想像,確保某件事情的存續,換言之,想像的內容是可以任意被扭曲、替換的。因此書寫和記憶始終是不停變動的過程,也是要持續與之抗衡、奮鬥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