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從帝國到民國:血淚交織的臺灣原住民故事

 

從帝國到民國 – 血淚交織的臺灣原住民故事

時 間|2024年8月16日 (五)14時30分至16時30分
地 點|國立臺灣圖書館1F簡報室
主講人|蔡昇璋 協同研究員

文/Yuhyen

此場演講為「原住民轉型正義主題書籍聯展」(介紹請點此)系列活動第二場演講活動,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檔管局)蔡昇璋協同研究員(以下簡稱蔡研究員)主講。

什麼是「國家檔案」?

首先,蔡研究員介紹什麼是國家檔案,以及這些檔案是如何被保存、查詢、運用和研究。國家檔案的來源主要是各機關的檔案,這些檔案是歷史的見證,記錄了政府機構和社會各界的活動。對許多人來說,「檔案」可能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名詞,然而,檔案背後隱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許多檔案的內容深具歷史研究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檔案局提供了多個檔案查詢系統,包括NEAR機關檔案目錄查詢、ACROSS檔案資源整合查詢平台等,這些系統整合了國內多個單位的檔案資源,讓研究者能夠方便地查詢與申請相關資料。例如,蔡研究員在研究法國公墓的變遷時便利用了這些系統進行查詢,並最終完成了對過去錯誤資訊的釐清。

清、日帝國對臺灣原住民的政策

標題中的「帝國」,指的是清及日本帝國,「民國」指的是中華民國。蔡研究員透過國家檔案回顧在此兩帝國及中華民國的治理下被長久忽視的故事,並深入探討原住民在臺灣歷史中的位置與意義。

清治時期對原住民採取封山隔絕的政策,並設立土牛溝、土牛線等界線來防止漢人與生番接觸。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為加強對臺灣的控制,開始推行「開山撫番」政策,試圖進一步控制原住民地區,最終導致原住民傳統生活方式和土地所有權逐漸消失。

日治時期延續了清朝的許多政策,更加強化了對原住民的管控。霧社事件後,日本總督府開始推行一系列政策來強化對原住民的控制。例如,引入了頭目章與善行章,以更好地監管原住民。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政府在1930年代進一步加強對原住民的同化政策,開始推行「皇民化政策」,旨在迅速取代傳統的部落文化,推廣日語教育與日本化思想,並逐步削弱原住民的自治權。這些措施影響了原住民菁英的培養與成長,其中,林瑞昌與高一生是兩個代表性人物。

林瑞昌與高一生

林瑞昌,族名樂信·瓦旦,日本名渡井三郎。接受日本教育後,於1921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成為臺灣第一位原住民公醫,是被日本政府推崇的原住民樣板人物。然而,二戰結束後,林瑞昌的命運急轉直下。1947年,由於捲入二二八事件,他開始受到國民政府的監控。雖然林瑞昌努力維持部落的穩定,但他在1952年因高山族匪諜案被捕,經審判後,於1954年在臺北的馬場町被槍決。

另一位重要的原住民人物高一生,族名吾雍·雅達烏猶卡那,日本名矢多一生,出生於特富野部落。在日本教育系統中表現優異,在成為原住民精英中的一員後,於1930年代回到部落,致力於推動現代化與自治。他的信念與林瑞昌相似,認為部落應該保留其傳統文化與語言,同時融入現代社會。戰後,高一生曾積極參與原住民地區的建設,但隨著時局變動,他也無法逃過國民政府的政治迫害。1952年,他與林瑞昌一同被捕,並於1954年在臺北被槍決。高一生的命運與林瑞昌如出一轍,兩人均因政治因素而遭到不公正的對待與處決。

林瑞昌與高一生的故事反映了日治時期及戰後臺灣原住民精英的艱難處境。他們在接受現代教育後,試圖推動部落的現代化與自治,但最終卻因政治變遷而遭受迫害。這段歷史提醒我們,原住民的文化與自治權利在近代歷史中經歷了無數挑戰,這些故事應當被記住並深刻反思,以尋求更公平與尊重的未來。

結語

透過檔管局的努力,讓我們能夠從歷史檔案中窺見過去的真相,更深入地了解臺灣的歷史,尤其是臺灣原住民在歷史長河中所經歷的苦難與奮鬥。這些檔案不僅僅是文字的紀錄,更是充滿故事與情感的歷史見證,期待在未來能夠更深入地探討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希望今天的講座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段歷史,並激發更多人對臺灣歷史的興趣與研究熱情。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