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紀錄片】原來不只如此,228及白色恐怖下的原住民

《原來不只如此,228及白色恐怖下的原住民:林瑞昌事件》

張若蘭、羅明祥 導演

麓雅札娜原創群有限公司,2022

/布朗

 

究竟還原歷史真相與還我土地的夢想,會不會在我們年輕一代的未來,有看到光明的那一天呢?
                         ──《林瑞昌事件》

 

1947227日至同年516日因國共內戰導致國民政府在臺執政失敗,引發臺灣各地的官民衝突最終遭國民政府軍隊武力鎮壓,稱228事件。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臺,為防止共產黨政權的滲透並消除政權挑戰者,假法律之形式而行國家暴力之實,開啟長達數十年的「白色恐怖」,這段政治集體創傷至今仍難以撫平,而在不同族群記憶中,也有著各自的詮釋與認知。

臺灣原住民族與228事件的關係鮮為人知,原住民受害者家屬因政治迫害而被迫失憶與噤言,傷痛從未因此消失。麓雅札娜原創群有限公司製作以「228及白色恐怖下的原住民」為主題的系列紀錄片:《林瑞昌事件》、《林昭明事件》、《林明勇事件》、《邱致明事件》,試圖在文獻資料以外,尋訪更多228及白色恐怖下的原住民事件的口述記憶。其中,《林瑞昌事件》以家屬及相關人士的訪談為主,歷史研究者訪談為輔,勾勒出樂信.瓦旦(林瑞昌)這位泰雅族先覺及其家屬的生命故事與傷痕。

林瑞昌,泰雅族名為樂信.瓦旦(Losing Watan),1899年出生於桃園角板山大豹社。幼年遭遇「大豹社事件」[1],事件後大豹社遺族被迫遷至角板山,樂信.瓦旦(林瑞昌)受日本教育並改名渡井三郎,成為日方重點培養人才。1929年入贅日本愛媛縣望族日野家族改名日野三郎,並於二戰結束國民政府來臺後更名為林瑞昌。跨越統治政權的更迭,不變的是其掛念族人權益的信念,始終為族人奔走行動,擔任原住民與當局政府間的橋樑。心繫族群發展的樂信.瓦旦(林瑞昌)理解土地才是族群文化延續的根本,並於19476月串聯族人提出「請求遷回大豹原居住地」陳情書,遭到政府當局忽視。1952年,是樂信.瓦旦(林瑞昌)當選臺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的一年,卻也在這一年因涉及「高山族匪諜案」,與高一生、高澤照、湯守仁等原住民菁英,一同遭臺灣省保安司令部逮捕,並於1954年遭到槍決。

身為原住民族知識菁英之一,樂信.瓦旦(林瑞昌)等人「還我土地」及「高山自治」的先覺思想,顯然與國民政府當局的原住民同化政策相悖。探討228事件中的原住民,學者謝若蘭教授曾指出:「必須理解原住民族面對時代變局各種外在力量的夾擊,不僅面對日本到國民黨政權的轉移,還必須面對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內戰』延伸下的雙方的拉扯。就中國國民黨角度來看,宣稱共產黨勢力的滲透,可以成為他們自二戰接管臺灣治理失能的責任,更可以將異己打為共產黨員。對於原住民族而言,因為與臺共接觸而被羅織為叛亂罪,並不在228事件發生的當下,而是在1950年代戒嚴之後才發生的,因此常常不被理解為是直接與228事件相關的政治受難者。我們必須理解日本時代的族群政策(理蕃政策)、衝突、與影響,以及中國國民黨所代表的『國民政府』來臺後的國共關係的持續衝突,是理解原住民族在228事件與白恐時代的時空背景,以及原住民族菁英如何被羅織入罪,更重要的是,這段歷史是如何嚴重的影響了至今參與臺灣國族認同與建構的集體噤聲與失憶。」[2]

本紀錄片從「殘餘的歷史記憶」、「還我土地運動的先驅」、「被栽贓下的苦難日子」三個段落,透過各方訪談及影像試圖讓觀影者接觸受難者及其家屬的生命記憶,隨著影片跟著後代一起重新認識這一位早在1940年代即認知土地與自治概念的原住民菁英──樂信.瓦旦(林瑞昌)。或許,我們終難理解其所經歷,但應當盡力了解其所遭遇,這是臺灣人民真實走過的生命,也是屬於臺灣的歷史。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