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圖書】 緬甸歲月

《緬甸歲月》

George Orwell 著 ; 游懿萱 譯

聯經,2017

 

文/Mutulavay

《緬甸歲月》是英國殖民文學經典著作之一,描述19世紀所爆發的英緬戰爭。1885年,大英帝國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末代國王錫袍(Thibaw Min)與王后蘇帕雅拉(Supayalat)被流放至印度,開始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1937年,緬甸成為獨立運作的殖民地。

 

《緬甸歲月》的主角是英國木材商弗洛里,不到20歲即在緬甸工作,一開始與其他殖民地的英國人一樣,飲酒、作樂;偶爾到當時的首都仰光(現今為奈比多)一趟,買從英國來的小說,到安德遜餐廳享用包覆於冰中,並跨越8,000英里的牛排與牛油,既有殖民帝王般的權威,亦舒適且寬裕;但弗洛里卻看不慣其他白人高高在上的嘴臉,反倒喜歡和當地人交朋友,卻不敢表露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直到當地好友維拉斯瓦米醫師,請求弗洛里幫忙說情讓他順利進入白人俱樂部,為平淡無奇的緬甸生活帶來了刺激與不平凡。

 

維拉斯瓦米醫師是一位相當崇拜英國的緬甸籍醫師,認為自己是屬於較為劣等且墮落的種族,而英國人帶來了法律、秩序與「文明盛世」,唯有加入白人俱樂部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與身分價值;但身為英國人的弗洛里卻不以為然。弗洛里認為,殖民是摧毀當地制度與文化特色的兇手,因此書中可見弗洛里在殖民地的苦悶與帝國強權的謊言中拉扯,為作者隱喻日不落帝國臣民的自豪與驕傲,卻也掙扎、反省殖民統治不義不公的剝削之中。閱讀殖民色彩濃厚的文學作品前,建議讀者可先了解作者的背景。作者George Orwell(喬治‧歐威爾)本名為Eric Arthur Blairk,出生於印度,其父親任職於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機構,1905年隨著母親返回英國,1921年於伊頓公學畢業後,由於家裡無法供應他繼續念大學,因此到緬甸擔任殖民警察,學會說流利的緬甸語,並對帝國殖民主義產生反感。其服役5年之後,返鄉休養,而後無預警地辭去公務員,脫下光鮮嚴正的制服軍裝,穿起街頭遊民的破爛行頭,投入文字創作的志業,從殖民地壓迫者轉變成關懷社會的記錄者與反抗者。

 

作者以在緬甸5年的生活經驗,寫下本書,書中不僅發揮優美的文筆,生動地描摹熱帶風光,也刻劃殖民者的墮落、對殖民地的反思、種族歧視和身分認同,以及衝突不止的愛恨交織,為緬甸留下了無可抹滅的歷史紀錄。作者長期關注社會正義,反對極權,其作品主要關懷中、下階層與受壓迫者,1945年出版的《動物農莊》與1949年出版的《一九八四》皆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小說。透過書寫,George Orwell以《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等著作,預見了20世紀緬甸的厄運悲情。建議讀者可以先閱讀《緬甸歲月》,即可更加理解《動物農莊》及《一九八四》欲傳達的訊息。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