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紀錄片】費爾的旅程

《費爾的旅程》

陳勇瑞 導演、製片;黃玉珊 監製

飛行國際,2022

 

文/JL

「魯本失足掉到洞裡,出不來。阿里山有一棵大樹,樹上的花結了不少果實,鳥就來吃果實,把種子掉進魯本失足的洞裡,魯本因此化成了樹。後來又來了許多鳥,來吃由魯本化成的樹的果實,然後魯本就變成了一片森林。」

 

紐西蘭人費爾(Phil Tchernegovski)與兒子魯本居住在懷塔克雷Waitakere時,父子倆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一起在海邊釣魚、在森林中散步,魯本也因此從小熱愛大自然與山林。1998年魯本邀請爸爸一起到臺灣登山,因為對於有著毛利血統並以此為榮的魯本,能到臺灣是無比重要的事情,但當時在學校擔任社工的費爾,因抽不開身而無法與其同行。同年12月,魯本來到臺灣後準備到阿里山爬山,但在紐西蘭的費爾卻遲遲未收到來自魯本的任何音訊,聯繫紐西蘭當地警方卻未受到重視。心急如焚的費爾決定打包行李在聖誕節前搭上飛機,茫然不知所望的他,除了擔心兒子,更擔心可能將要面對的結果,帶著惶恐不安的心,獨自踏上陌生的土地尋找兒子的蹤影。

 

從機場、總統府再一路到嘉義阿里山,費爾在艱苦的尋子過程中,遇到許多關心他的台灣人,即使心中有著巨大傷痛,身體疲憊不堪,這位堅強的父親仍用愛回應著他獲得的每一份安慰及幫助,在九千多公里外的異鄉,他獲得了兩千三百萬個朋友。而在隔年,921大地震災情嚴重,費爾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再次回到臺灣協助重建工作,對他而言,臺灣人早已是他永結不渝的朋友。

 

《費爾的旅程》於2022年5月上映,2012年陳勇瑞導演閱讀劉克襄老師《十五顆小行星》時,讀到了費爾的故事,進而產生想要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想法,但當時資訊量缺乏,無從打聽該如何聯絡到費爾,直到2014年經劉克襄老師牽線,得知何英傑先生正與費爾共同撰寫《眠月之山》,因此搭起橋樑。於是費爾在2018年3月為了拍攝再度來臺,陳勇瑞導演跟著費爾重新走訪20年前來臺尋找魯本時所走過的路線,並拜訪當時曾經協助聯繫的警政署外事科、搜救隊警犬訓練官、搜救隊警官及隊員、邵族及鄒族的友人、豐山村及來吉部落族人。

 

透過影像,導演除了記錄費爾在當時作為一名痛苦、絕望的父親,是如何堅強地打起精神,親自跟隨搜救隊走過崩壁、爬上邊坡。即使語言不通,透過肢體及眼神溝通,費爾與搜救隊員簡天賞先生和鄒族人成為了摯友。同時費爾也回憶起當時來臺尋子的煎熬,身心俱疲、幾近崩潰的邊緣,但在遇到不少溫暖的人事物之後總能獲得一點安慰,因身旁人們的幫助,讓費爾能在精疲力竭之時,有勇氣繼續尋找。

 

費爾也曾根據線索來到埔里,經過商店街時,回憶起每個人總會拿食物給他,並說些安慰的話語,祝福他能夠順利找到魯本,也得知有許多人會從其他縣市特地來看他,只為了對他說一聲加油。費爾原先僅預期在臺灣會有很高品質的搜救,卻未想到竟然有這麼多臺灣人的支持著他,也讓他疲憊的身心獲得許多能量。在某次參加完天主堂彌撒後,費爾收到許多信封袋和奉獻袋,當時他只以為是鼓勵及加油的卡片,但當回到阿里山繼續搜救工作時,打開一個個信封才發現裡面都是現金,是來自大家的關心,這也讓搜救行動得以延續。

 

在第一次搜尋無果後,身心交瘁的費爾在準備回紐西蘭前遇到了奮起湖天主堂的葉德華神父,其引介Mo’o’e Muknana武山勝先生,幫助費爾重建希望,並告訴費爾在他回到紐西蘭後,武先生與族人能在塔山繼續協助尋找魯本。對費爾來說,他無法形容住在來吉部落的日子有多美好,感覺到自己融入於山中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舒緩了費爾焦急、失望的情緒。每當有機會來到臺灣,他總是會回到來吉和豐山,因為鄒族的故事、阿里山以及聖樹信仰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Mo’o’e Muknana武山勝先生曾告訴費爾,塔山是鄒族的聖山,並向他解釋了當中魯本回到祖先懷抱的意義;而對費爾來說,魯本是個熱愛大自然及樹木的孩子。現在,魯本變成了樹,被祖先環繞,被經過的人、美好的人陪伴著。

 

「我相信他在他想要去的地方,最美的是,最後是我跟隨他的腳步,一直到現在都是。」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