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雅族正名運動」歷經10餘年努力,二度行政訴訟失敗後提請釋憲,憲法法庭於2022年10月28日判決現行《原住民身分法》第2條違憲。
西拉雅族是臺灣平埔族群中的一族,亦是臺灣歷史與文化脈絡中一重要組成。從考古資料顯示,西拉雅族已生活於臺灣西南平原千年之久,於蔦松文化的挖掘成果,可確定其與西拉雅族具相似文化;而根據17世紀荷蘭人留下的紀錄,其最早接觸的臺灣原住民族即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主要分佈於嘉南平原,有新港社、蕭壠社、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等四大社,19世紀因受大量漢人湧入之壓迫,部份西拉雅族人逐漸東遷,移住臺東、花蓮一帶。西拉雅以獨特的信仰聞名,大眾常稱其為「拜壺民族」,以壺、瓶、甕、罐等器皿盛水以祭祀祖靈「Alid」,中文稱為阿立祖、阿立母或太祖等,而「夜祭」為其重要的年度祭儀,追思祖靈表達感恩與祈福,「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更於2013年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原住民族群劃分為「高砂族」及「平埔族」。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以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作為判斷原住民的依據,並於1954年頒布行政命令:「居住於平地之平埔族應視為平地人,列入平地選名冊。」從此,包含西拉雅族在內的許多平埔族群便喪失原住民身分直至今日,儘管後續開放補辦登記等程序,但仍因各種原因導致部分原住民族未登記。
這一群隱身於殖民文化下的原住民,在政權更迭中,遭受壓迫,土地被限縮、奪取,文化續存面臨困境,為求生存,甚至隱姓埋名,逐漸隱沒於臺灣歷史記憶之中,但他們從未消失,始終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島嶼。1980年代臺灣社會運動興起,於原住民意識覺醒洪流下開啟一連串正名及文化復振運動,平埔族群亦透過各種形式,拼起破碎的歷史,從有限的文獻中拼湊族群輪廓。西拉雅族於1998年成立吉貝耍文史工作室,建構在地歷史、凝聚族群共識、發展部落觀光,持續為爭取西拉雅族正名而奔走,臺南市政府更於2005年認定西拉雅族為「臺南市定原住民族」。
誰是原住民(族)?長久以來他者的分類為原住民(族)設下邊界,影響族群認同。而今,在西拉雅族人的努力下,2022年10月28日憲法法庭判決現行《原住民身分法》第2條違憲,是重啟思考族群身分認定的契機。本期書展,原圖中心邀請您一同認識西拉雅族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境遇,走一趟西拉雅族的正名之路。
「尋回原路:西拉雅族的正名之路」主題書展
展出時間:2023年7月1日至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展出館藏
類型 | 索書號 | 題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 | |
1 | 錄影資料 | (AL) 803.9999 1057-1 | 西拉雅語有聲書 : 語言教材第一冊至第五冊 | 萬益嘉,、施朝凱、 黃駿著 | 台南市 : 台南市政府 | 2011 |
2 | 錄影資料 | (AL) 913.533 1040 disc 1 no.1 | 台南縣西拉雅族 牽曲 |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製作 | 臺北縣新店市 : 風潮 | 1998 |
3 | 錄影資料 | (VV) 536.339 3245-1 [disc2] | 原民溯源三部曲之吉貝耍與平埔阿嬤. [2] | 潘朝成(木枝.籠爻)編導 | 臺北市 : 輝洪 | 1999 |
4 | 錄影資料 | (VV) 536.3399 4723 | 門外的家人 | 胡傳祐導演 ; 楊家瑜製片 ; 蔡崇隆監製 | 台北市 : 舊視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2018 |
5 | 錄影資料 | (VV) 733.6 4033-11 disc188 | 尋找西拉雅 | 施悅文督導 ; 林樂群監製 ; 台灣宏觀電視製作 | 臺北市 : 臺灣宏觀電視 | 2011 |
6 | 圖書 | 241.62 4412 2007 | 台南SIRAYA語馬太福音註解 | Daniel Gravius原著 ; 陳炳宏(Bien-horn C.)註解 | 臺北市 : 陳炳宏出版 | 2007 |
7 | 圖書 | 536.3306 4421 | 番俗六考 : 十八世紀清帝國的台灣原住民調查紀錄 | 黃叔璥原著 ; 宋澤萊白話翻譯 ; 詹素娟導讀註解 | 台北市 : 前衛出版社 | 2021 |
8 | 圖書 | 536.339 1047 2009 | 2009平埔原住民學術研討會 : 西拉雅的認同與認定 |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主辦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協辦 | 臺南縣新營市 : 臺南縣文化處 | 2009 |
9 | 圖書 | 536.339 3742 | 沒有名字的人 : 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 | 方惠閔、朱恩成、余奕德、陳以箴、潘宗儒著 | 臺北市 : 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2019 |
10 | 圖書 | 536.339 4031 v.2 | 後山西拉雅人物誌 | 張振岳著 | 臺北市 : 常民文化出版 : 吳氏總經銷 | 1996 |
11 | 圖書 | 536.339 6414 | 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 | 曾振名、童元昭主編 | 臺北市 : 臺大人類系 | 1999 |
12 | 圖書 | 536.339/5 3142 | 返來做番 : 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與正名 | 王進發等撰 ; 林清財、浦忠成主編 | 臺北市 : 臺灣平埔原住民族文化學會, 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 2017 |
13 | 圖書 | 536.339/5 8815 | 竹.西拉雅 : 生命對遇 ; 西拉雅采竹手札 | 西拉雅文化協會編輯小組編 ; 萬淑娟等文字編輯 | 臺南縣 : 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 | 1999 |
14 | 圖書 | 536.33907 1040 [no.2] | 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主辦 |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00 |
15 | 圖書 | 536.33907 1040 [no.3] | 平埔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研討會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硏究院臺灣史硏究所籌備處主辦 | 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2000 |
16 | 圖書 | 536.3399 0444 | 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歷史研究 | 謝若蘭著 | 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2022 |
17 | 圖書 | 536.3399 1157 | 大庄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 張振岳著 | 花蓮市 : 花蓮縣文化局 | 2010 |
18 | 圖書 | 536.3399 1541 2005 | 建構西拉雅硏討會論文集 | 葉春榮主編 | 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 2006 |
19 | 圖書 | 536.3399 2171 | 行腳西拉雅 | 謝仕淵、陳靜寬主編 | 臺南市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2011 |
20 | 圖書 | 536.3399 2713 | 多元視野下的西拉雅 : 傳統歌謠、宗教文化與族群發展 | 鄭期緯主編 | 新北市 : 致知學術出版社 | 2020 |
21 | 圖書 | 536.3399 4021 | 新港文書硏究 | 李壬癸編著 | 臺北市 : 中硏院語言所 | 2010 |
22 | 圖書 | 536.3399 7595 | 印象西拉雅 : 西拉雅祭司與祭典 | 陳怡靜撰稿 | 臺南市 : 臺南市文化局 | 2011 |
23 | 圖書 | 536.3399 7734 | 西拉雅遺珠 : 從孤寂等待到自信發光 : 吉貝耍部落特展 : 2011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與部落結合特展 | 吉貝耍文史工作室 | 臺北市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 2011 |
24 | 圖書 | 536.3399 7734-1 v.1 | 西拉雅文化. 第一冊 | 段洪坤著 | 臺南市 : 臺南市政府 | 2017 |
25 | 圖書 | 536.339907 1057 | 西拉雅平埔原住民族身分 | 施正鋒總編輯 | 臺南市 : 臺南市政府 | 2015 |
26 | 圖書 | 539.5339 7734 -1 | 吉貝耍西拉雅族神話傳說故事 | 段洪坤著 | 臺南市 :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 | 2015 |
27 | 圖書 | 733.64 3449 | 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褚士瑩發現台灣之旅 | 褚士瑩文字 ; 孔子君攝影 | 臺北市 : 大田 | 2017 |
28 | 圖書 | 733.7 4038 no.90 | 番社采風圖考 | 六十七著 ;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 | 臺北市 : 臺灣銀行 | 1961 |
29 | 圖書 | 733.9/127.4 4044-1 v.2 [no.1] | 東山吉貝耍夜祭 | 段洪坤著 | 臺南市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5 |
30 | 圖書 | 733.9/127.4 4044-2 v.2 [no.10] | 阿立祖信仰研究 | 段洪坤著 | 臺南市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31 | 圖書 | 733.9/127.6 1057 v.1 | 西拉雅歲月秘密 : 地名旅行曲 | 洪英聖著 | 臺南市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2011 |
32 | 圖書 | 733.9/127.6 1057 v.2 | 西拉雅古今影像 : 時光旅行曲 | 洪英聖著 | 臺南市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2011 |
33 | 圖書 | 733.9/127.6 1057 v.3 | 西拉雅平埔容顏 : 部落旅行曲 | 洪英聖著 | 臺南市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2011 |
34 | 圖書 | 733.9/129.9 /133.4 7734 | 吉貝耍原鄉記憶老照片輯 | 段洪坤編撰 | 臺南市 :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 | 2014 |
35 | 圖書 | 733.9/129.9 /133.4 7734 v.2 | 吉貝耍老照片輯. 二, 他者鏡頭 | 段洪坤編撰 | 臺南市 :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 | 2016 |
36 | 圖書 | 803.9999 1057 | 西拉雅語繪本 | 萬益嘉等文字撰述 ; 葉澤山總編輯 ; 胡惠鈞插圖繪製 | 臺南縣新營市 : 臺南縣政府 | 2010 |
37 | 圖書 | 803.9999 4034 | 西拉雅語. 第二階 | 李淑芬著 | 臺灣 : 出版地不詳 | 2020 |
38 | 圖書 | 803.9999 4484 | 西拉雅詞彙初探 : 以新港語馬太福音研究為主例 | 萬益嘉(Edgar L. Macapili)著 | 臺南縣新化鎮 : 臺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 | 2008 |
39 | 圖書 | 848.7 4413-8 | 西拉雅族的末裔 | 葉石濤著 | 臺北市 : 前衛 | 1990 |
40 | 圖書 | 857.7 4413 2005印刷 | 西拉雅末裔潘銀花 | 葉石濤著 | 台北市 : 草根出版 ; 臺北縣中和市 : 吳氏總經銷 | 2000 |
41 | 圖書 | 863.487 0094-1(31)-2 | 台窩灣擺擺 | 方耀乾著 | 高雄市 : 臺文戰線雜誌社 | 2011 |
42 | 圖書 | 863.57 1033-2 2021 | 倒風內海 | 王家祥著 | 台北市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21 |
43 | 圖書 | 863.57 4417-6 | 刺桐花之戰 : 西拉雅台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 | 林建隆著 | 臺北市 : 圓神 | 2013 |
44 | 圖書 | 863.57 7510-1 | 鄉史補記 | 陳雷著 | 臺南市 : 開朗雜誌 | 2008 |
45 | 圖書 | 863.57 7596 | 福爾摩沙三族記 | 陳耀昌著 | 臺北市 : 遠流 | 2012 |
46 | 圖書 | 863.596 0832 | 西拉雅的故事 : 麻豆獵鹿人 | 許清保文字 ; 陳國進繪圖 | 臺南縣 : 臺南縣政府 | 2010 |
47 | 圖書 | 863.599 2134 | 西拉雅的飛鳥 | 何宜娟著 | 臺南縣新營市 : 臺南縣政府 | 2010 |
48 | 圖書 | 863.599 4033 [v.13] | 少年西拉雅 | 林滿秋文 ; 張又然圖 | 臺北市 : 靑林國際 | 2007 |
49 | 圖書 | 863.599 7774-1 | 吉貝耍夜祭 | 邱凡芸文 ; 孔祥旭圖 | 臺中市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2015 |
50 | 圖書 | 863.8487 8012(31)-1 | 西拉雅.北頭洋部落紀事 | 羊子喬著 | 臺北市 : 草根 | 2011 |
51 | 圖書 | 863.8596 7548 | 麻達快跑 | 陳榕笙文 ; 貓魚圖 | 臺北市 : 巴巴文化 : 也是文創 | 2017 |
52 | 圖書 | 863.8599 4061 v.1 | 渡海 | 段洪坤作 ; 段欣余繪 ; 施朝凱西拉雅語翻譯 | 臺南市 :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 | 2015 |
53 | 圖書 | 863.8599 4061 v.2 | 阿瑪阿立的兒子 : 大加弄 | 段洪坤作 ; 段欣余繪 | 臺南市 : 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 | 2016 |
54 | 圖書 | 863.8599 4243 2013 | 桃花心木林與大冠鷲 : 西拉雅族的故事 | 蔡涵羽等繪本創作 | 臺南市 : 樹谷文化基金會 | 2013 |
55 | 圖書 | 863.8599 4434-2 | 西拉雅(挪亞方舟) | 萬淑娟編著 ; 萬益嘉(Edgar Macapili)西拉雅語翻譯、英文翻譯 ; 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策劃製作 | 臺南縣新化鎮 : 臺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 | 2002 |
56 | 期刊論文 | 期刊 | 新使者雜誌社(128期,2012年2月) | 新使者雜誌 | 台北市 : 長老教會新使者雜誌社 | 2012 |
57 | 期刊論文 | 期刊 |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卷2期,2011年/夏季號)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花蓮縣 :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2011 |
58 | 期刊論文 | 期刊 |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卷1期,2010年/春季號) |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花蓮縣 :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 2010 |
參考資料
楊國文(2016年5月19日)。西拉雅族正名恢復原住民身份訴訟 今仍判敗訴。自由時報。
謝仕淵、陳靜寬(2011)。行腳西拉雅。臺南市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施正鋒(2010)。西拉雅族的身份與政府的承認政策。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