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與開拓──舞蹈家劉鳳學訪談》
李小華 著
時報文化,2021
文/tjaiwan parilaw
本書主角是「現代舞蹈研究中心」、「新古典舞團」創辦人劉鳳學老師。劉老師從事舞蹈教學逾40年、個人的舞蹈生涯更是超過半世紀,其中包括現代舞創作、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唐讌樂舞及儒家舞蹈,1997年榮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本書則由其門生李小華採訪撰文而成,讀者得以有機會首度回望劉老師舞蹈生涯。
前言提及,劉老師在漫長的舞蹈生涯,跨越了創作、研究和教育等領城。實際訪談時,透過師生間對話的展開,因而時常於歷史、文化、藝術和教育等主題及領域交會,並非單向地集中在單一焦點,但為了方便閱讀,作者仍將訪談內容分為六章。
第一章和第二章專注書寫劉老師早年的生活經驗,童年在中國東北的成長記憶,包括少數民族的民俗巫儀和戰爭,這些經驗引起她嚴肅地思考中國舞蹈的動機,並與中國現代史產生關聯。劉老師也提及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如何促使她產生不同的思考。
第三章則集中於劉老師對於中國古代舞蹈研究、「中國現代舞」創作和實驗過程,其回應關於「古代」與「現代」概念的連續與斷裂問題;第四章則以其教育理想與實踐以及新古典的觀念為重點,彼此皆討論到何謂「中國傳統舞蹈精神」。
第五章與第六章則談論劉老師的舞蹈風格。第五章作者進而討論劉鳳學如何認知與詮釋「現代」──它並不只是「流行」與「時髦」,而是態度與思想。劉老師也蒐集原住民族的生活樂舞,透過舞蹈創作來表達原住民族的處境、質疑和批判社會。
附錄〈記藝術家生活瑣事〉是作者與劉老師工作多年所記錄的生活趣事片段,包括抽菸、養生、游泳和脾氣,使「一代宗師」的身影更顯平易近人!
作為劉鳳學老師的學生、同為本書作者,李小華認為這次訪談「雖可作為藝術家個人的輪輒寫照,但舞蹈藝術無法純用語言或文字完整表達」,還需要看見其舞蹈創作及研究,將其言行、舞蹈作品和學術思想合併,方能為劉鳳學一生最詳實、最真切的傳記(頁10)。
或許綜覽劉老師一生後便可得知,誠如其所說,舞蹈生涯是「花了一輩子的時光,就只完成舞蹈這件事。」(劉鳳學,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