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
周牛 著
釀出版,2021
文/Mutulavay
閱讀《倒影》這部長篇小說之前,可以先了解作者撰寫本書的原因,或許對於內容將更有畫面。
作者周牛為阿美族人,現任諮商心理師,曾於部落服務,也擔任過軍訓教官,到學校服務後,每年都會協助國防部協力軍校招生,或是招募志願役士兵。作者某次前往救難單位進行哀傷輔導,於過程中想了解在職士官們對於伴侶的想法,得到的回應是,內心對於家人存有虧欠。由於長期待在軍中服務,在家陪伴家人的時間十分短暫,另一半必須獨自處理家務;而這樣的情景與狀況時常出現於原住民族家庭,以族群人口數相比,原住民的從軍比例偏高。有位原住民士官曾為了救災而罹難殉國,另一半因走不出悲傷,選擇輕生。進行諮商輔導的過程中,也有士官長表示:「如果我殉職,我的太太因悲傷,而罹患憂鬱症,我的靈魂一定是無法安穩地回到祖靈之處」。自殺遺族如何調解傷痛,努力而堅強地活下去,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成為《倒影》的主要題材。
將故事時間軸拉回至當兵服役時間須為兩年的時代。國軍副食供應站的阿美族魚販法路,為人隨和、價錢公道,得到績優廠商的肯定;但佈滿風霜的臉上卻不見一絲喜悅,一旁年幼的孫女巴奈,一雙大眼彷彿漩渦般承載著超齡的沉重傷感。法路的女婿李曉崎因公殉職,女兒伊婙無法承受傷痛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已帶走法路與巴奈內心所有的快樂和陽光。
鏡頭轉向另一側,於部落負責辦伙的余排長,帶著新兵小奇、小儒前來副食供應站採買,隨後便不時聽聞兩人言行過於親暱,有如戀人的傳聞。直到某次在副食供應站的荷塘撞見兩人私會,突然一陣霧起,只見小儒在池水的倒影竟晃蕩成一抹女性身影。擔任警察的阿力認出是表妹伊婙的亡靈,仍徘徊在人間繼續尋找丈夫曉崎的身影。為讓伊婙回到祖靈的懷抱、解除小奇及小儒的「解離症」,以及安撫法路與巴奈疲憊而絕望的身心,余排長與阿力居中協調,在軍醫官、宮廟、精神科醫師、阿美族祭師等人的合力協助下,展開了一場安靈儀式。
「心越是疼痛,代表越是愛過」,作者書寫自殺遺族的悲傷,書寫原住民傳統文化如何安撫亡靈及家屬,當心理的傷痛與宗教信仰相遇,呈現泛祖靈信仰的原住民族如何詮釋「靈」的去與留,唯有直接面對心的枷鎖,才能找到如何走出桎梏的鑰匙,並與自己和解。作者運用心理諮商的專業,記錄病患的精神狀態,也同時記錄人性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