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姨丈的TATALA》
江薇玲 導演;台北市:舊世界文化藝術,2016
文/ipi
《二姨丈的TATALA》於2016年入選「第23屆臺灣國際女性影展」並榮獲觀眾票選獎,達悟族導演江薇玲歷時8年拍攝,用影像記錄二姨丈夫妻倆、父子兩代合力造舟的過程,訴說世代傳承的動人故事,展現達悟族人對大地自然的崇敬與感恩。
「達悟的男人一定要學會造拼板舟(TATALA),這是老人家告訴我們的,如果沒有拼板舟,就無法實踐成為真正的達悟人。」二姨丈如此說道,對達悟族人而言,拼板舟不只是舟,其承載著家庭生計和傳統文化精神的延續。
TATALA的誕生
二姨丈的兒子們常被朋友邀請參加落成禮,當被長輩提醒需要回禮時,則逃避回答:「是別人主動邀請我的!」,但二姨丈並不如此認為。若是一直接受朋友所贈送的豬肉、芋頭,而自己卻沒有用同等勞力將心意回贈對方,這並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於是二姨丈決定與兒子們共同製作一艘有雕刻的雙人拼板舟,並舉行新船下水落成禮,一方面希望孩子們與自己學習造舟,另一方面希望趁有體力時,陪伴孩子一起回禮。
拼板舟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須6種以上的樹種,將木材削成21塊合適形狀,讓彼此貼合,再使用木釘、木接榫等方式拚接完成。造舟的人須具備豐富的樹林生態及工藝知識,達悟男子須從少年時,陪伴父親或男性長輩一同工作,從觀看和協助中學習,而後才有能力獨自造舟。因此二姨丈非常希望傳承達悟的造舟技術,如同其父親教導他一樣。
採收禮芋
新船下水落成禮需要大量芋頭堆滿船艙,並與參加的親友分享。芋頭在傳統文化皆由家中女性種植,女人的工作並不輕鬆,舉行落成禮的前三年,二姨丈辛勤地開墾水芋田,二姨媽則負責收集、種植水芋苗、拔除田裡壞草等工作。
待拼板舟雕刻與彩繪完成後,二姨媽邀請姊妹和好友一同採收水芋,採收完當下即贈予部分芋頭做為回禮。食物準備完成,接著開始家族聚會討論邀請賓客,二姨丈將海邊的小石頭擺置桌上計算人數,每一顆代表一份,此為達悟族特有的傳統計算方式。
新船堆禮芋
落成禮當天,水芋堆滿至新的拼板舟,數量越多代表這家人越勤奮,賓客到齊後,二姨丈與賓客對唱,內容以很高興大家的來訪、對拼板舟的祝福與讚頌為主,持續吟唱至晚上11點;二姨媽則與其他女性在廚房料理點心。
隔日清晨天剛亮,將拼板舟的水芋分送給賓客,此時進入殺豬、分送禮肉的環節。分送禮肉依照自己看重對方的心意表示,不過傳統上禮肉最大塊、最好的部位一定是分給手足,而家人、親戚和朋友的禮肉不可以一樣,一定要有所區別。
拼板舟試航
拼板舟準備下水前,有祝福魚艙儀式,二姨丈身穿傳統服裝與金箔項鍊,準備芋頭、臘肉和小米,用族語對著魚艙祝祈。儀式結束後,親朋好友們齊力將拼板舟扛至海邊,準備第一次試航。參加的賓客也在一旁欣賞即將到來的重頭戲,二姨丈表示若在試划後,試船員跟你說:「我心疼你,這艘船划不快。」,代表稱讚這艘船划得很快,由此可見達悟族人特別的話語哲學。
二姨丈的叮嚀
即使過著現代生活,使用先進工具,二姨丈的思維卻未曾被改變,依循傳統方式籌備落成禮,將文化保留並傳承給下一代;同時也期許孩子們不要被文明影響,努力活出達悟人應有的樣子。
從上山砍樹造舟、夫妻共同開墾芋頭田為起始,到拼板舟落成下水禮,藉由江薇玲導演的視角,帶領我們看見族人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彼此之間互助與分享的精神。達悟族獨特的回禮文化,不只希望自己成為更有能力的人,更希望能回報他人的恩惠與心意,達悟族人這份懂得「感恩的心」值得學習。
「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千萬不要忘記,一定要記得保留自己的文化。………。雖然現在要學習現代化的生活,但傳統的處事方式不能丟掉,我們可以保留並延續達悟族的生活。」
影片在二姨丈語重心長地叮嚀中,緩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