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11月12日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作者|謝世忠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對談人|張維安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周惠民博士(國家教育研究院)
文/楊曉珞、攝影/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臺灣放眼亞洲北東南—族群文化論集》與《佈點人類學—觸角與廣識》為謝世忠教授於2022年10月出版的新作,11月12日於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辦理新書發表會,並邀請張維安教授與作者對談《臺灣放眼亞洲北東南》、周惠民博士對談《佈點人類學》。
謝教授談甫出版的兩本書,是收錄共計28篇文章的論文集。《佈點人類學》的內容可分為四部分:評論、論評,原論、論原,史論、論史,學論、論學,包含:博、文、學、人、山、水、島、言等八論,集涵納許多主題,寫山、寫水、寫人等等,皆是有關臺灣島的題目,期望引發更多關注。
《臺灣放眼亞洲北東南》則是講兩大群人,一是東北亞的愛努族,長期遭受歧視,文化和生活空間多已流失,但是祭儀、節慶與相關神聖意涵仍被維繫,也致力保有族群的歷史和記憶;二是東南亞的泰寮人,本書收錄的相關論文主題至少概分八類之多,有觀光、有鄉愁、有民族與國族、有物像與展示、有歷史、有信仰等各類不同的討論。
謝教授表示,兩本新書可說是「平易人類學」,研究人,但不帶解剖刀、不緊迫逼人、不裝熟、不理論掛帥、不以科學為唯一、也不套人隱私,以真誠保持與人的互動關係。在這樣的研究態度中,寫出簡單的研究紀錄,是自己對平易人類學的嘗試,希望雖是嚴肅的論文集,也能讓讀者感到平易近人。
張維安教授認為,《臺灣放眼亞洲北東南》的價值在於將作者過去發表有關愛努族與泰寮人的論文集結收錄,相關文章放在一起閱讀,能夠更全面瞭解這兩群人。例如,本書第一部分的文章,能夠讓我們認識愛努族在被歧視、被同化的情境下,後來如何被日本政府承認為先住民,以及今日如何維繫「結而不散」的群體,文章指出當代持續的祭儀節慶是重要因素。而因愛努族不容易找到報導人、也不容易接受外人研究,本書的研究更顯可貴。此外,謝教授的泰寮研究進行多年,有些主題幾乎能予張教授畫上等號,將研究集結,本書非常值得閱讀。張教授並提到,從自己之前跟謝教授合作的經驗中可以發現,謝教授的田野做得非常紮實,也往往對很多細節觀察入微,都表現於本書的論文中。
周惠民博士作為教育學者和原住民來談閱讀《佈點人類學》的心得,他發現本書與原住民相關的文章最多。談及原住民研究,日治時期對臺灣原住民族的研究雖十分完整,但幾乎就是一本本殖民教科書。而長期以來,原住民議題在人類學領域雖然較多關注,但在其他領域是近幾年才鬆動其邊緣位置。目前在教育場域也終於有民族實驗學校有較多的文化課程,未來應可期待原住民文化進入教育等更多場域。因此正需要如本書有這麼多的學術產出,是呈現對原住民族的關懷。謝教授的文章理論清晰、分析清楚,兼顧人文關懷,又像是報導文學,流露作者的社會改革意圖,是長期關心原住民所寫出的學術論文。
新書發表會的最後,謝世忠教授補充,做學術不要太有壓力,因此嘗試使用平易又帶有頑皮和有趣的書寫方式呈現兩本論文集,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