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巴克力藍的夏天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10/26

content-3-3《巴克力藍的夏天》

勒嘎.舒米編劇、導演 ; 陳慶穎製片;台北市 : 原創娛樂股份有限公司,2021

文/JT

《巴克力藍的夏天 Pakeriran》由阿美族勒嘎.舒米(Lekal Sumi Cilangasan)編劇與執導,繼《太陽的孩子》之後的作品。本片講述一名從小在都市求學的阿美族男孩Futing,為了照顧外公回到花蓮部落,與都市截然不同的部落生活,飲食、禮節、捕魚、傳統祭儀等等,Futing從陌生、抗拒、嘗試、接受到真心投入,不只讓他回歸部落,也成為了部落的勇士。本片於2017年獲選宜蘭綠色影展開幕片,亦參加香港亞洲電影節,並入圍金鐘獎新進演員獎男主角、新進演員獎女主角及音效獎;以及2018年榮獲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劇情長片青少年電影金獎。

Futing自小生活在都市,代表著已都市化的新一代原住民,不懂族語,也不了解部落的傳統文化。Futing起初回到部落,從開始與外公一起吃飯時,部落菜餚便讓他很不習慣,周遭環境的一切皆讓Futing感到陌生。外公趁著Futing待在部落的時間,請族人帶著Futing了解部落的傳統文化。而Futing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就硬著頭皮跟著族人的腳步走訪部落,學習傳統禮節。同時,部落的海祭(sacepo’)將近,外公希望這次由Futing代替他參加,因而請族人帶著Futing下海,學習捕魚。對於突如其來的新事物,Futing懵懂地跟著族人學習。直到遇見來部落打工換宿的Lisin,看著這位追尋父親旅途足跡的女孩,真心投入陌生的部落生活,對於所見所聞都是敞開心胸去了解並嘗試,Futing深深地被Lisin的熱情所吸引,也燃起自己對於部落海洋文化與傳統的興趣。

如果你能游到Pakeriran,你就是部落的青年。

如果你能繞過一圈Pakeriran,就是部落的勇士。

阿美族有個部落傳說,部落男性須在成年禮當天游至外海的巴克力藍小島(Pakeriran),才能成為部落真正的勇士。Futing自長輩口中得知此傳說,即下定決心達成目標。在自己的堅持努力之下,Futing擁有莫大的勇氣,成為真正的男人。

《巴克力藍的夏天 Pakeriran》主軸講述原住民傳統文化世代斷層的問題,新世代的孩子居住在都市求學、生活,對部落沒有歸屬感;生活在部落的中老年人憂慮著自己居住的環境受到觀光客的破壞,也感嘆下一代無心傳承族群的傳統文化。而原本Futing是與同學計畫暑假環島旅行,雖然最後無法與同學們一同出遊,但卻也因為回到家鄉,讓他深刻體認到部落的美好。本片整體氛圍輕鬆,讓觀眾認識阿美族的飲食、海洋文化與日常,劇情的鋪陳不單呈現部落生活樣貌的美好,亦帶出部落傳統慣習與現今法律牴觸的現況。

【圖書】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9/28

content-3-3《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游永福 著;新北市 : 遠足文化,2019

文/Mutulavay

讀者是如何看待照片的價值呢?只是單純記錄當下的美好?或是回憶過去的重要媒介?此刻,即透過照片的帶領,如同乘坐哆啦A夢的時光機,穿越超過百年的歷史歲月,回到你我皆不曾見過的臺灣面貌。

1871年4月2日,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成員湯姆生John Thomson遠東旅行攝影抵達廈門,遇見同樣來自蘇格蘭且正在南臺灣行醫傳教的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於是自打狗(現今的高雄市)上岸抵臺,開始為臺灣掀起不同的歷史面紗。

游永福,一位來自高雄市甲仙區深山的書店老闆,北上奮鬥卻因家庭及工作經營不利而決定返鄉求安穩。喜歡與書為伍的他,意外發現文史紀錄甚少的家鄉,曾於1871年接待過世界級探險家,不僅在此地過夜,當地居民更盛情款待辦宴迎賓。

(more…)

【圖書】臺灣原生動物故事繪本─小猴子大冒險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9/28

content-3-2《小猴子大冒險》

Lynol 著;台北市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小光點,2018

 

文/江侑倫

《小猴子大冒險》作者及繪者Lynol,是位居住於美國華盛頓的臺灣圖文作家暨遊戲設計者,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系,曾於臺北市立動物園擔任暑期實習生,非常喜愛動物。Lynol主要使用中文及英文創作,已出版多本中文繪本,包含《荒野的溫柔》、《小企鵝波波》、《毛絨絨下午茶》以及臺灣原生動物繪本系列。

故事的主角是隻與家人們生活在森林裡的小獼猴,受寵的小獼猴活潑、調皮,會偷吃哥哥、姐姐的香蕉,捉弄朋友小山羌。森林旁有一片由農婦辛勤照顧的果園,雖然小獼猴的母親再三告誡,不能去果園偷採水果,但小獼猴某天還是忍不住偷闖入果園。沒想到,小獼猴偷採水果時誤入陷阱,所幸遇上心地善良的農婦,將小獼猴送至獼猴保護區,並未處罰牠,但遠離熟悉森林小獼猴開始感到害怕。最後,小獼猴幸運地獲得幫助並找到回家的路,從此之後小獼猴再也不敢仗勢調皮,也知道不該欺負朋友,懂得和平相處與互相幫忙。

本書適合兒童閱讀具備三種因素:第一,插圖豐富,可愛的動物插圖能夠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兒童學習許多與動物、植物相關詞彙,也能讓兒童練習使用語句分享感到有趣的插圖,增加親子共讀時的互動;第二,因為故事的場景是臺灣森林,因此孩子能夠透過繪本,加以認識臺灣山林及生活於其中的動物樣貌;第三,訓練兒童思考,於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引導兒童思考,小獼猴為何會讓自己落入險境?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讓自己落入險境?萬一真的遇到類似的危險,該如何自救?

而成人閱讀本書時得以反思人類使用山林的狀況,是否對生活山林中的動物產生壓迫?甚至侵占動、植物的生存空間,而有果園或菜園遭動物「入侵」,導致農作物毀損事件。故事中的小獼猴慶幸地遇上善良的農婦,但現實生活中,落入陷阱的野生動物毫髮無傷地回歸山林,恐怕極為少數。當人類自大地認為自己是山林主人,而非謙卑地將自己看作是向山林借用資源的外來者。人類如何於山林取用適量資源,並與原始生態和平共處,是值得探討卻長期被忽視的議題。本書除了得以讓大人反思,亦能讓大人與兒童共同閱讀時引導兒童思考山林使用、環境保育等相關問題,讓下一代學習更友善、謙卑地對待這片孕育人類生長的土地。

【圖書】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9/28

content-3-1 《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

李東明 著;臺北市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

 

文/Josefina

《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作者李東明曾任駐印度尼西亞臺北經濟貿易代表處新聞組組長,於2009年開始長達5年半的印尼駐外生活。或許同為南島語族以及臺灣原住民的血統,因此作者與印尼的原住民朋友相處時感到格外地融洽,顯得如魚得水。

2015年作者退休回臺灣之際,玉山社總編輯傳訊邀稿,希望作者以臺灣人的角度介紹多數人十分陌生的國度,並分享在印尼生活的點滴故事。作者認為能將生活於印尼的記憶記錄下來,藉此回顧過往生命經歷是一件好事。據作者的觀察,臺灣與印尼在長期缺乏互相了解的情況之下,對彼此有著許多片面、不完整的了解,甚至是誤解。本書不僅破解臺灣人對於印尼的刻板印象——輸出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的落後國家,亦讓讀者對印尼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從而發現印尼是豐富、多元文化的美麗國度。

(more…)

【紀錄片】斜坡上的老歌手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9/27

content-3-4

《斜坡上的老歌手》

導演|吳星螢

公視紀實頻道「文化藝術紀錄片系列」

台北市 : 宇勗企業有限公司,2021

 

文/布朗

談起臺灣原住民流行音樂,你會想到哪些歌手?出道20年以上的卑南族天后張惠妹(Kulilay Amit)?阿美族創作歌手Suming舒米恩?臺灣首支原住民拉丁饒舌樂團BOXING(拳)?還是今(110)年於金曲獎開幕表演的排灣族歌手Aljenljeng(阿仍仍/阿爆)?事實上,早在1980年代末開始,原住民社會已有自成一格的流行音樂──卡帶歌手。臺灣音樂研究學者陳俊斌教授稱之為「臺灣原住民族卡帶文化」,30年歷史的「小眾媒體」文化僅在原住民社會內部引起風潮,與當時臺灣華語流行音樂黃金時期是兩個世界。 (more…)

【電影】普立茲記者

by ann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8/27

content-3-4《普立茲記者》

Agnieszka Holland導演;台北市 : 影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

文/EN

《普立茲記者》榮獲「波蘭最高榮譽」波蘭金像獎/老鷹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剪輯、最佳電影、最佳產品設計、最佳攝影等多項大獎提名,更於2019年入圍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由三度獲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提名導演Agnieszka Holland執導,揭露蘇聯時期種族滅絕事件。

(more…)

【圖書】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8/27

content-3-3《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新井一二三 著、張秋明 譯;臺北市 :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21

文/Mutulavay

當遇到外國人詢問:「可以介紹你的故鄉──臺灣,讓我們認識嗎?」,身為臺灣人,會如何回答呢?是先起手式介紹道地美食?人文故事?觀光手冊的知名景點?或是從交錯複雜的歷史背景開始述說呢?

閱讀前,先釐清《我們與台灣的距離》的「我們」會是誰呢?是與作者新井一二三相同背景的日本人?還是正在閱讀本書的臺灣人?本書為介紹臺灣的日文書籍,經過中文翻譯出版之後,臺灣人從報導人轉變成閱讀者。作者選擇以美食滋味、人文建築、政治歷史以及社會發展等角度,分享不同的臺灣視野。

(more…)

【圖書】臺灣原生動物故事繪本─小鹿的願望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8/27

content-3-2《小鹿的願望》 

Lynol 著;台北市 :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小光點,2017

 

文/江侑倫

本書作者及繪者Lynol,是位居住於美國華盛頓的臺灣圖文作家暨遊戲設計者,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系,且曾於臺北市立動物園擔任暑期實習生,非常喜愛動物。作者主要以中文及英文創作,已出版多本中文繪本,包含《荒野的溫柔》、《小企鵝波波》、《毛絨絨下午茶》,以及「臺灣原生動物繪本」系列─《小鹿的願望》、《小石虎找新家》、《小猴子大冒險》、《小黑熊勝利》。

故事主角是一隻與媽媽生活在森林裡的小鹿,他羨慕森林裡其中一隻公鹿擁有一對又大又美的鹿角,小鹿將這隻公鹿當成偶像,認為擁有雄偉鹿角就是勇敢的象徵;但歷劫歸來後,小鹿終於明白,真正的勇敢並非是擁有雄偉的鹿角,也不是對任何事物不感到害怕,而是即便害怕,仍能擁有勇氣面對。

本書插圖豐富,利用可愛的動物插圖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讓兒童學習與動物、植物相關的詞彙;此外,也能讓兒童練習用語句分享感到有趣的插圖,並增加親子共讀間的互動。故事設定場景於森林,生活於都市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較少機會可以接觸到森林與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因此孩童能夠透過繪本,擴增非生活情境相關的詞彙量;亦可訓練兒童思考能力,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引導兒童思考並學習嘗試表達自我想法,真正勇敢的鹿,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應該會有何種反應?而真正的勇敢又是如何定義?何謂真正的勇敢?

而本書同時亦能啟發成人過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階段,可能因為各自不同的經歷,更加懂得分析風險,在趨吉避凶的天性下,自然傾向選擇輕鬆、安全的方式生活,以避免內心被失敗、挫折打擊。但是,人生中令人害怕的事若未勇敢面對,很可能會留下一輩子的遺憾……。本書,鼓勵大人們勇於面對自己的恐懼,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圖書】 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8/27

content-3-1《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著;台中市 : 晨星出版,2019

文/Josefina

2019年9月由晨星出版社所出版《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為「原住民神話大系」第11本書籍。此系列書籍講述臺灣原住民族神話與傳說,以一個族群為主題,透過與原住民耆老和其他族人進行訪談與採錄、查閱相關書籍文獻之研究、歷史記載與實地訪查等方式,從其歷史、傳說故事以及民俗文化等層面進行深度探討與剖析。

本書乃至「原住民神話大系」全系列,均由文學家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所著。田哲益老師為南投縣信義鄉巒社群的布農族人,一直以來致力於臺灣文學、原住民族文學與報導文學的撰寫,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與傳承貢獻良多,其著作獲獎無數,更於2015年獲得南投縣玉山文學獎貢獻獎,成為第一位獲得南投縣玉山文學獎貢獻獎之原住民作家。

2007年1月17日「撒奇萊雅族(Sakizaya)」經行政院宣讀通過,正式正名成為臺灣第13個原住民族。過去數千年以來,撒奇萊雅族人一直居住於花蓮平原;19世紀末期清朝進駐花蓮平原後,因官員處事不公以及侵擾族人生活等因素,導致1878年發生「達固部灣(Takubuwan)戰役」(或稱「加禮宛戰役」),撒奇萊雅族人與噶瑪蘭族人共同抵禦且負隅頑抗,最終仍不敵清軍的侵犯。此次戰爭造成達固部灣部落毀滅,為求生存自保,族人逃離家園、遷居至阿美族部落生活。現今花蓮市國福里「達固部灣與加禮宛戰役紀念園區」,豎立著「紀念1878」紀念碑,記錄著事件始末,同時緬懷逝去的族人。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於此埋石立約,重新結盟,以示不忘過去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撒奇萊雅族人隱匿身分一世紀於阿美族部落生活,嚴重衝擊撒奇萊雅族的語言以及主體文化,雖終撒奇萊雅族免遭滅族的命運,卻也因此導致人們並不知道撒奇萊雅族的存在。2004年7月,族人發起「正名運動」,並透過恢復各項傳統祭典活動的舉辦,逐步地建立起撒奇萊雅族人對於自身的族群認同,也讓全臺灣的人看見,並認識撒奇萊雅族。

「火神祭」(palamalan a ilisin)是撒奇萊雅族重要的祭典之一。然而,現今的火神祭已然不同於舊時撒奇萊雅族人舉辦的火神祭。舊時的火神祭不定期舉辦,根據部落耆老口述,是在連續降雨多日時,為祈求天氣轉晴而舉辦。如今的火神祭,是由撒奇萊雅族人聯合噶瑪蘭族人共同舉行,記憶「達固部灣戰役」的歷史傷痛,藉以緬懷祖先之靈,同時喚醒族人對於族群的認同意識,凝聚族群精神。

本書以火神祭為主軸,述說撒奇萊雅族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全書一共分為19個章節,詳述撒奇萊雅族起源的歷史與傳說故事、火神祭、達固部灣戰役、相信萬物有靈的撒奇萊雅族人,所信奉的神靈與祖靈神話、祈求農漁豐收和生命禮俗等祭典儀式,以及與生活習俗息息相關的傳說故事等,不一而足,內容相當豐富且面向多元。本書不僅記錄撒奇萊雅族的歷史足跡,更以文字紀錄和照片的方式,保存撒奇萊雅族的文化精髓。閱讀此書,讀者得以對撒奇萊雅族有更加完整以及全面的認識。

【圖書】Osubalaki balalong ramut 牽起道卡斯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1/07/29

content-3-3《Osubalaki balalong ramut 牽起道卡斯》

劉秋雲、蕭綾均、王商益 文;翁勤雯 圖;苗栗縣道卡斯文化協會,2020

 

文/Mutulavay

聽過「道卡斯族」嗎?知道他們有個重要的祭典稱作「牽田祭」嗎?假如以上二個問題都讓你產生遲疑,相信《Osubalaki balalong ramut牽起道卡斯》將會成為開啟接觸該文化知識的最佳領航員。

《osubalaki balalong ramut牽起道卡斯》是以道卡斯族「牽田祭」為故事主軸的繪本,由一群道卡斯族青年與繪圖插畫家共同合作,主要以道卡斯語、中文及英文三種語言並列,除了搭配生動的圖像畫作之外,同時也成為蘊含生活智慧的語料寶藏,象徵著道卡斯族人精神凝聚及族群團結。

(more…)

Welcome , today is 星期六,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