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賽德克族文化誌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7/24

content3-4《賽德克族文化誌》

田哲益(達西烏拉灣.畢馬)、

Watan Diro、

余秀娥(Maruta Buyung) 著

晨星,2021

文/Pawan

賽德克族的起源傳說有石生說、樹生說或樹石生。相傳,祖先是從樹根誕生,而此樹根生長於中央山脈的白石山上,因此白石山被認為是族群發祥地;至於「石生人」、「樹生人」或「石樹生人」的糾葛及議論,郭明正老師有以下的佐證與看法:約1940至1950年代,外來宗教陸續傳入臺灣原住民族部落,當時有位外籍神父曾在賽德克族教友的帶領下,遠赴中央山脈探訪Pusu Qhuni並在基座處置放耶穌「十字苦像」,在國立臺灣大學登山社出版《白石傳說:泰雅族發源聖地探勘手記》刊載的數張牡丹岩照片中,依然可看見該十字架,盛傳是當年在霧社地區傳教的明惠鐸神父所放置。祂是突出山稜鞍部的一座獨立巨岩,猶如從天而降屹立在群峰山巒間,今被稱作牡丹岩,祂並非一棵千年大神木;1950年代,南投及花蓮地區居住著眾多熟悉Pusu Qhuni的賽德克先輩族人,因此被放置十字架的這座「牡丹岩」,即為賽德克族始祖起源傳說中的「Pusu Qhuni」,是無庸置疑的。

(more…)

【原住民族繪本】maljialjian a qaciljay神奇的黑石、Hudas Tahai Kaiunian Tu Lukis達海爺爺的木雕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6/29

 

content-3-3《maljialjian a qaciljay 神奇的黑石》

gesi giling(阮翠芳)文;tjaiwan giling(阮玄)圖

百科科技,2022

 

 

《Hudas Tahai Kaiunian Tu Lukis 達海爺爺的木雕》

洪宏 文;陳彥儒 圖

王武榮 族語翻譯

玉山社,2019

 

文/tjaiwan parilaw

《maljialjian a qaciljay神奇的黑石》是排灣族語繪本,內容述說過去部落族人於活動祭儀期間,因為不慎重視傳統禁忌,仍上山農事,招致毒蛇咬傷。幸而,有一塊「神奇的黑石」救活了族人。據族人轉述,這塊黑石是來自瑞士的天主教宣教士,聽說只要將這塊石頭放在傷者的患部,石頭便會緊緊依附在傷口上,一直到吸完毒液後便自然脫落,病人也因此獲救。而本書文字作者gesi giling的父親,以及醫護人員也十分好奇這塊石頭。

然而,隨著外國宣教士的逝去、曾經使用過石頭的族人也大多不在,如今這塊神奇黑石取得不易,且難以確認其真正的醫療功效,關於黑石治癒族人的神奇故事也漸漸被遺忘。透過gesi giling在部落尋訪耆老後所採集的文字紀錄以及tjaiwan giling的繪畫,重新將這個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與傳講。

(more…)

【圖書】琉芳千古 智慧的珠串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6/29

content-3-4《琉芳千古 智慧的珠串》

梁佳美 作

屏東市: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2021

文/布朗

琉璃珠,主要流傳於臺灣東部與南部的排灣族、魯凱族及卑南族。排灣族稱琉璃珠為ata或qata;魯凱族則稱之為silu,有美麗的果子之意,通常是頭目和貴族家中的傳家寶,象徵著家族的財富與地位。本書排灣語譯為caquan tua sicusuan ta qata(古老琉璃珠的智慧),caquan的字根caqu富含「知識、才華、學習、聰明、拿手」等意,正如梁教授在本書呈現的琉璃,在族群中發展出含納著族群敘事性、象徵性、美學與信仰等種種複雜而精緻的文化內涵。 (more…)

【圖書】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6/29

content-3-2《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

Erve Chambers 著

李宗義、許雅淑 譯

游擊文化,2019

文/葉芊均

觀光活動越來越蓬勃,各種旅遊套裝方案讓人眼花撩亂,旅行也成為時下許多人閒暇之餘的首選活動。然而,觀光活動對於地方社區會有什麼影響?該從什麼角度理解人類的觀光行為?厄夫.錢伯斯(Erve Chambers)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觀光」之於一地的影響,將焦點集中在觀光作為一種文化實踐,並界定觀光是由各式各樣的旅遊組成,包括對於異地的自覺經驗。探討觀光對於當地的衝擊時,作者指出,其著重於旅人與當地人的關係,而非過去強調旅人經驗,當地人只作為接受者的論述。

(more…)

【圖書】大學中原住民族文化永續教學的課程研究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6/29

content-3-1《大學中原住民族文化永續教學的課程研究》

吳天泰 主編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2022

 

文/Mutulavay

如何在教學場域中,發展屬於原住民族為主體性的文化思維?如何在大學現有的課程設計中,面對殖民教育的思潮?國立東華大學(以下簡稱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吳天泰教授與研究團隊集結自2014年至2022年,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教育研究,跨領域地探討族群文化教育的執行及未來發展,其中包過紐澳原住民高等教育機構與臺灣原住民民族學院的特色分析、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在教學現場的觀察與反思、文化學習的轉化歷程與教學對話等,目的在於共同思考如何解放師生、大學與部落的對話及互動關係?如何以多元文化與跨領域的思考方式,共同營造文化知識生成及流動的場域?

在一般大學體制中,建立一個尊重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的教學場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向原住民族長者不斷地學習及對話,紐西蘭與澳洲對原住民高等教育的經驗較臺灣為早,並具系統性的規劃,其中包括:跨領域的研究及研究群、原住民學生支援、進階式的學習方式、原住民師資培育、線上課程整合平臺及社區兒童、青少年志趣探索等六種特色。反觀位於臺灣的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已走向高等教育課程融入部落知識、設計跨院課程以及原住民族學生支援服務等,應進一步地思考什麼是符合臺灣在地的發展軸向,逐漸建構出屬於自我的文化特色。

(more…)

【電影】抱歉打擾你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5/29

content-3-3《抱歉打擾你》

Boots RILEY編劇、導演

傳訊時代多媒體,2019

 

        文/葉芊均

本片為美國黑人饒舌歌手布茲雷利(Boots RILEY)首部執導的電影長片,情節看似荒謬、無厘頭,卻和美國黑人的真實處境息息相關。「抱歉打擾你」是卡許進行電話推銷業務時,每一通電話的開場白。起初,卡許處處碰壁,經由指點,他掌握了成為銷售王的秘訣——道地的白人口音,要怎麼樣才會聽起來像白人呢?卡許的同事說:「要無憂無慮,你要感覺起來像是不用擔心債務,也不擔心會不會被解僱。」模仿的重點不僅是口音、文法,還有態度和思想,必須全然相信自己就是白人,想像白人的處境,就能自然地說服電話聽筒另一側的人,是位白人在兜售不錯的商品。卡許從此不再被掛電話,成交一筆筆訂單,成為銷售高手。如果故事停在這裡,就會是一位黑人力爭上游,最後獲取成功人生地位的圓滿大結局,然而現實是,卡許因晉升階級,反而和原先的朋友們斷裂,陷入認同的兩難,甚至被捲入公司的大陰謀之中⋯⋯

(more…)

【圖書】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五)─大豹社事件1900-1907 Watan Syat抗日事件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5/29

content-3-2《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五)─大豹社事件1900-1907 Watan Syat抗日事件 》

傅琪貽(藤井志津枝) 作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

文/tjaiwan parilaw

 

本書是針對1900年至1907年現今桃園三峽溪流域一帶發生的大豹社事件──亦稱瓦旦燮促(Watan Syat)抗日事件,進行歷史性的爬梳與文字紀錄。

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大豹社事件的研究意義〉,作者以「為何(what)」、「如何(how)」、「何時(when)」提問大豹社消失的理由,企圖指出事件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性。接著,第二章〈大豹群(Mbngciq/Topa)的形成與領域〉則進一步說明,事件主角大豹群與泰雅族的祖源關係,以及其後部落的遷徙路線和領域的形成,使讀者瞭解事件所發生的地域環境及範圍。

(more…)

【圖書】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5/29

content-3-1《誰的博物館?:讓殖民史現形,揭開頂尖博物館避而不談的暗黑故事&觀看思辨》

Alice Procter 著;吳莉君 譯

原點,2022

 

文/Mutulavay

你心中想像的博物館是什麼模樣?是可以讓人放空腦袋,參觀閒晃、單純欣賞美麗物品的場域?還是尋找博大精深歷史知識的學習空間呢?

本書將展館區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宮殿型、教室型、紀念型及樂園型,引領讀者進入博物館的世界,並強調沒有哪一種觀看或再現展品的方式「比較好」,不同時代、不同場域、不同圖像製作者,所使用的再現技術皆有所差異,展品未必得具備科學上的完美性才能傳達故事。人們有時為了著重「正確的」圖像呈現而忽略事物本身或背後所隱藏的意涵,在追求「中立」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與當代社會與政治的關聯性,反遭控制與剝奪權力。博物館不只是收納典藏的有形場所,其目的在於塑造認同與記憶,出現在博物館的故事並非偶然,是某些人挑選了每一件展示文物,並為文物分類編目、撰寫說明牌,將文物小心翼翼地放置於展台。博物館的每樣東西皆具有政治性,因為是由創造它當下世界的政治所塑造出來,未看出其中流露的觀點並不表示它不存在;即使皆是隱形思維,但博物館確實有一條由某些人所引導的參觀路徑,形塑你的詮釋、挑選給你觀看的物品,以及影響你如何觀看的視角。

(more…)

【電影】靈魂勇敢傳說Buladó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4/28

content-3-4《靈魂勇敢傳說Buladó》

Eché Janga導演

Eché JangaEsther Duysker編劇;Koji Nelissen、Derk-Jan Warrink製片

飛行國際,2021

 

文/葉芊均

許多民族皆存在靈魂轉世的信仰,但在現代社會中卻常常被視為迷信與落後的觀念,或僅是生者的自我安慰,但《靈魂勇敢傳說Buladó》則要藉由「靈魂」講述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文明的侵略下倖存。

女孩肯莎和父親一同住在委內瑞拉附近的庫拉索島上,父親是一名警察,相信學會荷蘭文和現代文明,就能確保女兒擁有光明的未來;但同住的祖父卻不認為,他信奉島上的傳統信仰,認為開發和大量的觀光客只會帶來破壞。同時,祖父深信「靈魂」轉世與傳說,一直在為自己的離世做準備,並開導懷念母親的肯莎。

肯莎原先也只將祖父的言行舉止視為無稽之談,但經歷在學校被孤立霸凌、初潮和父親種種不諒解後,肯莎只能一人跑到母親的墳墓哭訴,荒蕪許久的墓碑佈滿厚厚一層灰,遠處的工廠仍不停運作竄出煙霧。懷抱著極度懷念母親的心情,以及母女間的感應,肯莎終於發現徘徊家門外的黑狗其實就是轉世的母親,但她仍遲了一步,黑狗已被無情殺害,肯莎只能將母親的衣服披在黑狗的屍首悼念。這一切看在父親眼中卻荒謬無比,父女之間的隔閡相繼擴大,當父親無法幫肯莎綁好頭髮時,是祖父細心地幫肯莎紮好髮辮,肯莎也開始向祖父學習關於逝去靈魂的知識。

(more…)

【圖書】拉丁美洲觀察:原住民族權利、新自由主義經濟、認同與轉型正義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23/04/27

content-3-3《拉丁美洲觀察:原住民族權利、新自由主義經濟、認同與轉型正義》

石雅茹 著

翰蘆,2022

文/JL

西班牙自15世紀末,於加勒比海地區及美洲大陸不斷征服與殖民,西班牙的莊園主透過監護制將印地安人的土地占為己有,壓迫並勞力剝削島嶼及大陸上的印地安原住民。殖民後期,反對增稅為訴求的抗爭陸續出現;至19世紀,受到美國革命及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拉丁美洲各國出現獨立運動風潮,印地安原住民亦參與各國獨立戰爭。然而南美地區的革命運動,多由麥士地索人(Mestizo,指印地安和歐洲混血)及克里歐佑人(Criollos,出生在西屬美洲殖民地的白人)所主導,由其所組成的統治階層依然維持著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排擠壓榨印地安原住民,對其族群及文化的威脅更甚。

 

拉丁美洲各個共和國紛紛成立後,國家政府不再將原住民族視為某個族群,而是強調單一國族的「國家公民」概念,以國家作為身份認同,迫使原住民放棄使用母語或屏棄自身傳統文化,要求其學習西班牙語及西方社會文化以融入國家群體。而作者也說明,雖然許多國家之憲法與法規當中強調「平等」一詞,不應該因為宗教、種族、國籍等出現不同待遇,但這樣的平等卻也忽略了印地安原住民族在殖民歷史中所面對的困境以及結構性剝削。

(more…)

Welcome , today is 星期六,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