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連結:https://antar.org.au
整理:劉瀞蓮
ANTAR 是獨立的非政府組織,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組織及領導合作。自 1997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原住民社區賦權、消弭種族歧視,透過網站及部落格持續發聲,推動澳洲憲法及條文修正,關注澳洲原住民文化遺產、轉型正義、土地權利與條約以及原住民身心健康。
網站連結:https://antar.org.au
整理:劉瀞蓮
ANTAR 是獨立的非政府組織,與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組織及領導合作。自 1997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原住民社區賦權、消弭種族歧視,透過網站及部落格持續發聲,推動澳洲憲法及條文修正,關注澳洲原住民文化遺產、轉型正義、土地權利與條約以及原住民身心健康。
族語劇本寫作工作坊為由專業人力培訓的族語劇本寫作研習課程,藉以提升學員劇本寫作的能力與深度,作為未來戲劇競賽、族語老師及語言推動組織等相關人才,同時透過短篇話劇及舞台劇之形式帶動「説、學族語」的風潮。
族語劇本寫作工作坊網站有相關招生條件、課程內容、師資陣容等資訊,有興趣者可至網站詳閱。
整理:劉瀞蓮
“Tjanpi”是澳洲中部沙漠地區Pitjantjatjara族語「草」的意思,婦女運用當地植物編織籃子及各式藝術品已成為中西部沙漠文化的一部分。
Tjanpi由沙漠地區26個偏遠社區的四百多名女性藝術家組成,祖母、母親及女兒們在群體中透過故事、技藝及經驗傳承,體現了族群的能量與文化。
網站中除了介紹了沙漠編織文化,亦販售許多美麗的藝術作品,並且定期在各地國家美術館等機構展示作品。
網站連結:https://www.tafalong-center.com
整理:吳慈恩
「太巴塱文物館」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祭祀廣場旁,由花蓮縣政府為保留花蓮縣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特有文化及文物所規畫建置。
太巴塱文物館於112年8月18日開幕,首場展覽為《TAFALONG 太巴塱》以部落神話作為主軸,將代代口傳的信念價值搭配作為物質載體的文物,一虛一實交織鋪墊出觀展的路徑。讀者可於太巴塱文物館網站線上觀展,內有文物照片及介紹,甚至有部落族人獻聲錄製的神話故事。
網站連結:https://soulangh.tnc.gov.tw/
整理:吳慈恩
「蕭壠文化園區」位於臺南市佳里區,「蕭壠」一詞源自西拉雅族「蕭壠社」社名。
蕭壠文化園區前身,為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1906年在臺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舊名「蕭壠糖廠」,後更名為佳里糖廠。蕭壠文化園區目前常設展館有「西拉雅平埔族文化館」、「臺南藝陣館」、「蕭壠兒童圖書館」等。
網站連結:https://kalacc.org
整理:劉瀞蓮
金伯利原住民法律與文化中心(KALACC) 成立於1985年,以文化維護為使命,致力提倡西澳大利亞金伯利地區原住民群體的文化自決,透過出版品、推動學校課程並成立社區組織,支持當地30個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實踐及藝文演出,並為當地原住民的文化資產提供版權保護與教育,同時亦關注澳大利亞原住民文物及遺產返還等相關議題。
網站連結:https://tuvutepamoja.africa/index.php
整理:劉瀞蓮
本計劃藉由舉辦線上競賽,提供譯者與作者比賽獎金,蒐集非洲語言所寫成的短篇小說以創建語料庫,並保存不同族群的語言。不同非洲語言或方言的使用者可以自行至網站投稿原創或翻譯故事,網站亦整理不同語言的線上辭典、特殊字符及鍵盤輸入法等資源供參賽者使用。
整理:吳慈恩
臺菲原住民知識在地知識及永續發展海外科研中心由國立政治大學、菲律賓省立伊富高大學合作成立,並由夏威夷大學瑪諾亞分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跨國交流、合作。
CTPILS透過辦理工作坊、研討會及講座等活動,推動原住民知識與永續發展之討論,更長期舉辦臺灣與菲律賓兩地之交流互訪與踏查,雙邊利用學術、社區的合作和跨國經驗交流,期許能對當代環境與社會議題提出更多解方。
網站連結:http://demo-asergt.dlll.nccu.edu.tw
整理:吳慈恩
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言家族,其整體範圍西起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節島、南達紐西蘭島、最北端則為臺灣。
南島圖書資訊資料庫以太平洋島群、東南亞、臺灣以及馬達加斯加的順序,逐步徵集相關資料。相關文獻來自不同國家的南島觀點,供使用者參考與利用。
網站連結:https://languagefriendlyschool.org
整理:劉瀞蓮
語言友善學校網絡(Language Friendly School) 是荷蘭「Rutu跨文化及多語教育基金會」所執行的計畫,旨在為學生創造包容及語言友善的學習環境,期望全球在2030年沒有孩子會因為在學校說母語而受到懲罰。
目前有6個國家共23所學校參與,並開放世界各地國際學校、公立或私立中小學加入,透過培訓及工作坊,讓教師能與其他學校建立聯繫,分享及語言教學策略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