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Archives New Zealand

Categories: 好站推介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10/23

content-4-1

網址:http://archives.govt.nz/

整理:林恬慈

紐西蘭資料庫(Archives New Zealand,又稱Te Rua Mahara o te Kāwanatanga)是紐西蘭公開資料庫的官方維護者,蒐集、保存並保護許多不同類型的資料,包含Waitangi協定、政府文件、地圖、繪畫、相片與影片等等的資料原件。

2005修正的公共廣播法訂下了規範,所以與政府和紐西蘭資料庫相關的當代影音保存必須要和政府單位一同合作執行。紐西蘭資料庫的任務則是確保有長久價值的影音資料可以永久保存,並且提供民眾使用。

目前組職的執行成效如下:

  • 完整正確的影音資料交由公部門保管
  • 公開資料庫受到妥善的保存和維護
  • 公開資料庫公開且可供使用
  • 資料庫維護單位接受良好的管理與領導
  • 包含家族史記錄人、學者、法學研究者、專業歷史學家和基因學者等人都使用了紐西蘭資料庫的資料,這些資料庫記錄了許多權利與利益分配事項,並留下了許多政府事件的證明。

資料庫也收有毛利族人和英國皇家政府之間關係的歷史和文件記錄,對於協議效力的研究、毛利語言的復振以及不同毛利部族組織的歷史有所貢獻,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徵稿]原圖中心10-12月份館藏導覽徵稿

Categories: 活動消息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9/26

content-1-1

原圖中心考量讀者撰寫館藏導覽的時間過短,因此將徵稿時程拉程為三個月一期,請有興趣投稿之讀者把握時間!並於12/20(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承辦人信箱:tzlin@ntu.edu.tw。

詳細徵稿辦法(201706更新版本),請見:https://tiprc.cip.gov.tw/blog_wp/?p=13653

我家是聯合國 1
鯤背行旅 : 屏東與臺東山脈海岸札記 2
 不平靜的太平洋 : 大航海時代的權力競技場牽動人類命運的海洋史 3
 此後 [錄影資料] 4
微光時代 [錄影資料] 5 

 

 

【2017原圖中心10月週六電影院】

Categories: 影片播映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9/26

201710_web-01

十月份的週六電影院,原圖中心將和讀者分享兩個相當激勵人心的故事:《足夢少年》、《關鍵少數》,這兩部電影的主角們,憑藉著天賦與自身的努力,終於在各自的領域,跨越種族歧視的藩籬,成就不凡的夢想。《足夢少年》描述一位夢想成為職業足球員的15歲塞內加爾少年,離鄉背井到法國展開的追夢冒險之旅;《關鍵少數》則講述3位非裔美國女性工程師,於1960年代在NASA團隊背後貢獻了驚人的聰明才智,讓美國太空人約翰格倫順利成為首位送入地球軌道的人。

播放日期│10/7、10/14、10/21、10/28(上午播放場次一;下午播放場次二)

播放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

2017_OCT01◎場次一

片名:足夢少年(普遍級)
片長:97分鐘
播放時間:10:00~11:37

15歲的米特里來自塞內加爾的一個小村莊,夢想成為一位職業足球員。他的天賦很快被一位歐洲球探發現,並被邀請到一流的足球俱樂部訓練,出發前必須繳一筆訓練金,為了支持他,家人到處向人借錢,但到了巴黎之後,他才發現這是一場騙局。

身無分文又身處於種族不友善的環境下,他的法國冒險之旅一路跌跌撞撞,直到遇見一位足球教練才免於流落街頭,且讓足球夢再度出現一線曙光。雖然教練看見米特里的才華,但他是個走不出過往又脾氣古怪的人,以致於兩人總是衝突不斷,這段相遇會是千里馬遇到伯樂,還是另一個惡夢的開始?而勇敢追夢的堅持,是否能讓兩顆受傷的心獲得救贖?

2017_OCT02◎場次二

片名:關鍵少數(普遍級)
片長:127分鐘
播放時間:14:00~16:07

《關鍵少數》改編自真實故事:一群非裔女性數學家,幫助美國太空總署在太空競賽中,贏過強勁的對手蘇聯政府,並同時讓女性及種族平權的議題獲得發聲的機會。

在阿波羅計畫中,人們總是能夠輕易列出那些在太空中,為人類踏出一大步的男性太空人名單:約翰葛倫、艾倫雪帕德以及尼爾阿姆斯壯。然而,凱薩琳強生、桃樂絲范恩、瑪麗傑克森這三個名字卻鮮為人知──儘管她們的膽識、才智,與在美國太空總署中擔任「人類電腦」的角色,是促成人類首次成功繞行地球,不可或缺的大功臣。

這三位充滿遠見的女性,在協助人類探索宇宙的路上,還得克服性別、種族與專業上的種種考驗。

=============================================

※週六開放六歲以上讀者入館:

一、6-11歲讀者請由家長陪同入館。

二、十二歲以上請憑學生證換證入館。

三、請遵守本館閱覽規則。

※觀賞假日電影院時,請攜帶證件登記入館,並遵守中心閱覽規則,請勿任意移動椅子。

【圖書】關鍵少數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9/26

content-3-3《關鍵少數》

produced by, Donna Gigliotti, Peter Chernin, Jenno Topping, Pharrell Williams, Theodore Melfi ; screenplay by Allison Schroeder and Theodore Melfi ; directed by Theodore Melfi ;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2017

文/蕭如雅

電影《關鍵少數》故事背景為種族隔離下的美國,敘述三位具有數學、機械、工程專長的非裔女性,在太空署NASA工作時突破環境限制,發揮長才的故事。英文片名《Hidden figures》原譯為「隱藏的數字」,「figures」此字除了「數字」之意,同時還有「形象、肖像」的解釋,直譯代表女主角在劇中必須不停換算的正確軌道數字,而其實是暗喻白人社會中不被記名的黑人女性工作者。史上真有其人的這三位女性分別是數學天才凱薩琳.強森(Katherine Johnson)、管理組織能力強的桃樂絲.范恩(Dorothy Vaughan)以及首位女工程師瑪莉.傑克森(Mary Jackson)。

片首便演出女主角天資優異的跳級過程,一支遞給小女孩的粉筆鏡頭,和片中白人主管給女主角粉筆解題相呼應,都是讓她一鳴驚人的橋段。女主角凱薩琳個性內斂保守,身為單親媽媽又帶著三個女兒的她,一直守己做份內工作,直到被NASA選中進任務組開始嶄露光芒。在全為白人的新單位,面對她的自然是不善氛圍,凱薩琳在太空任務組中不僅是唯二女性中的一位,也是唯一的黑人,男性同事不僅有膚色歧視,同時也忌諱著凱薩琳的能力。但面對困難,她用生活裡一貫的態度沉著面對,最後得到太空員信任,唯一指定她做軌道的計算。

與凱薩琳個性不同的桃樂絲和瑪莉,其劇情支線也搭配的巧妙,原本沒有期望升職的瑪莉被男上司鼓勵,獲得法院同意進修白人學校課程,成為工程師的過程也曾被自家丈夫反對。桃樂絲持續的在申請主官一職遭到忽視,卻在IBM電腦進駐NASA時,警覺的自學研究FORTRAN程式語言以保住眾黑人計算員姊妹的飯碗。她迅速增值自身能力以免被淘汰,實是長久經驗下來,對於生存之道的敏銳。姊妹淘三人面對家庭、工作煩憂,只有彼此是最堅實的支持。片子用戲謔幽默的氛圍敘述,背景不時出現金恩博士行動或抗議群眾片段,輕帶過讓觀者懂,而更多凸顯角色們的勇氣。

《關鍵少數》中很重要的呈現二種壓迫,其一是白人對黑人種族的歧視,包含交通工具、圖書館、洗手茶水間等的分別,以及白人女主管對有色員工的不友善態度。當不平等的情節出現,劇中便會出現「規矩就是這樣」一句,彷彿能合理化一切偏見。其次是不分人種,男性對女性工作能力的偏見,在NASA工作的白人女員工身分明顯為輔助角色,而追求女主角的男主角,初次見面時也無意透露看輕女角工作的態度。女性的工作服還停留在溫婉卻不便的樣式,一場女主角穿套裙裝,踩高跟鞋在雨中奔跑的戲是劇中大亮點,藉由濕淋淋回辦公桌的片段,她演出集所有壓迫和委屈於一身的無奈。

幸虧生活雖艱難,仍有貴人出手相援。鼓勵瑪莉考工程師的同事,是經歷民族屠殺的猶太人,對他而言度過史上最大的荼毒,只要活著有何不能挑戰? 知道凱薩琳為了有色廁所奔波於不同棟大樓之間,愛才的太空任務組主管不畏眼光拆掉有色人種招牌之舉,以及提點同組同事珍惜天才的重要,也都為凱薩琳日後的成就開了路。

基本上《關鍵少數》此片背景是一個爭取突破的時期,不管是人權的伸張,或是人類飛向太空的創舉。片中不停呈現逆境中的沉潛、等候、及不看輕自己的生存之道。這並非一部我想要、我努力、然後我得到的美國夢,而是平凡人生點滴所積而成的紀錄。或許並非人人有此機遇,但《關鍵少數》演出不論外界有何觀點及標準,堅持下去,或許任何人都有機會成就自己。

【圖書】魔樹少年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9/26

content-3-2《魔樹少年》

跳舞鯨魚著;臺北市:釀出版,2017

文/廖偉辰

《魔樹少年》是作家跳舞鯨魚的青少年冒險奇幻小說,故事描寫三個少年阿霧、杜鵑、倫布里[1],在一隻神犬拉爾瑟的陪伴下,為了追尋各自所迷失的自我的冒險成長奇幻故事。

本書主角阿霧的母親,因為被父親屢次家暴後,憤而離家出走,行蹤不明;之後,不事生計的父親也被祖母趕出家門,前往外地另謀生活。現在,只有阿霧和祖母兩人相依為命,為了讓祖母不擔心,阿霧不願意做任何冒險的行為,變成性格膽小,害怕所有事物的孩子。

倫布里則是阿杜爾女神的兒子,也是天神布達達旺的養子,被父母留在世間,擔任神明與人類之間的橋樑,雖有高超的醫術與法術,但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差勁的人類守護者。

杜鵑則是專注課業不與同學來往的少女,由於生大病,不時進出醫院,缺席班上活動之後,才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和同學好好相處,也體悟到其實好好的學習課業並與同學一起玩耍,應當並不是一個單選題,而是可以兩者兼顧的,由於聽聞學校即將進行校外教學旅行,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她,一直希望能參與這次的校外教學旅行。

故事就從阿霧的好友阿莫在一起意外當中不幸身亡,受到國中班上同學排擠的阿霧離家出走,在尋找於爸爸的路上中,由於追尋神鳥吉吉古斯,跑進了一座古老的茄冬樹森林之中,遇到捉弄他的精靈達夫達夫與惡靈番婆鬼[2],對他施了小魔法,讓阿霧晚上變成了不能動的樹,直到遇上偷偷逃離醫院的聰慧少女杜鵑,和搭救杜鵑的神祕少年倫布里與其神犬拉爾瑟,並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情境,阿霧才知道,原來祖母在他小時候跟他說的故事都是真的,在人類世界之外,另外有一個魔法世界的存在。

為了解除阿霧身上的魔法,並完成杜鵑與同學一起進行校外旅行的心願,以及希望藉由幫助阿霧和杜鵑,好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倫布里,這三位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踏上一系列神秘又奇幻的旅程,在前往摩里遜山,找尋天神布達達旺的同時,遇上了因為沒人祭祀,四處造成水災的水神普瑪[3],也遇上一個拿著筆,永遠為同一個村莊畫地圖的老爺爺,以及偶爾出現,對著番婆鬼施展魔法,讓番婆鬼回歸正途的露水男神。

在旅途中,聰慧的杜鵑則告訴阿霧,即使出於不讓祖母擔心的本意,也應當藉由上課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讓同學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表現出害怕與膽小的樣子,讓同學更想捉弄他、欺負他。

在冒險的過程中,倫布里因為自己無法幫助到所有人而經常沮喪,阿霧則告訴他,我們沒有能力控制別人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想變成那種人。最重要的事情是盡力做到自己能夠做到與做好的範圍,不要因為沒幫助到所有人而沮喪,因為即使是神,也無法幫助到所有的人。

最後,在幾經危險之後,阿霧到了爸爸所居住的地方,看到有了另外幸福生活的父親,領悟到他應當珍惜他現在的幸福,也就是與祖母好好的生活。

故事的最後,就在阿杜爾女神解除阿霧身上的魔法,阿霧與杜鵑順利到達學校校外教學旅行的目的地,並與倫布里道別,互道珍重再見之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故事裡有作者溫暖的筆調,也有充滿想像力的描寫。比如,會隨著主人倫布里的命令變成各式各樣模樣,為阿霧和杜鵑解圍的神犬拉爾瑟,其實是守護天神布達達旺子民的拉爾瑟樹,為避免被人類傷害,才化身成狗的模樣。會說話的老榕樹與老茄苳樹,在旅程中,也為阿霧、倫布里與杜鵑指引方向和排解困難與煩惱。

也許不少人因為感到畏懼,覺得孤獨寂寞,遭受了傷害等等各式各樣的原因,變得和捉弄主角阿霧的番婆鬼一樣,忘記了自己的責任,相信了不該相信的事物,守護了不該守護的東西,傷害了不想傷害的人,也許可以嘗試閱讀一下這本小說,正視自己內心的恐懼、孤獨與寂寞,找回屬於自己內心的勇氣與智慧,因此,推薦給大家閱讀。

 

延伸閱讀【關於番婆鬼的背景資料】

  1. 鍾幼蘭(1998)。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在劉益昌、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上)(頁141-162)。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 鄭怡婷(2009)。論當代平埔族群主體性的構成:以埔里噶哈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南投縣埔里鎮。
  3. 清翔(2017)。【番婆鬼|考據篇I】盆地內的爭奪戰:埔里族群發展史。(民國106年9月25日),SOSreader – 專為寫作者而生的集資訂閱平台-尋妖誌(https://sosreader.com/project/memories_of_the_island/)

[1] 倫布里在故事中的設定為巴則海族最聰慧的少年,精通醫術與魔法,負責溝通天神與人類。

[2] 番婆鬼的傳說屬於噶哈巫族的故事,流傳於大埔里地區:世界母語日-聽埔里噶哈巫「番婆鬼」的故事!

[3] 水神普瑪是巴宰族的水神,巴宰族相信他會造成水災,所以要祭祀祂:台灣原住民族口傳文學概說(第二講洪水肆虐的記憶),頁22至25

106年第8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開幕式、專題講座暨新書發表會

Categories: 活動報導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9/26

content-2-4

地點|In Between藝文空間(光復北路100巷31號)

時間|2017年9月2日

文/填詞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山海文化雜誌社(下稱山海)承辦的第8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今年採臺北、臺東兩地辦理的方式,臺北場次在近小巨蛋的In Between藝文空間舉行。開幕式於9月20日揭開文學論壇之序幕,並聚焦於人類學家阮昌銳教授的新書發表會《傳薪集:臺灣原住民與民俗研究期刊論文彙編》上。

開幕致詞中,主持人巴代作家特別提及本屆兩地辦理的新模式,並希望能擴大論壇的接觸群眾,這一次也特別將都會原住民族的議題獨立出來討論。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伊萬‧納威本屆以官方的身份出席,強調政府對原住民族文學發展的支持,也期待更多年輕作家加入寫作的行列。

開幕後接續的是由阮昌銳教授主講的專題「原住民口傳藝術的文化性與超文化性」以及《傳薪集》新書發表會。阮昌銳教授身兼人類學家、博物館學、民俗學與臺灣原住民研究者等多重身份,曾於國立政治大學擔任十年教職,而後在國立臺灣博物館(當時為臺灣省立博物館)人類學組擔任研究員服務二十年,退休後仍在各地擔任教職與執行研究計畫,主持人孫大川老師在開場引言時,讚美阮教授實為人類學界默默的耕耘者。

content-2-4-1
阮昌銳教授進行專題演講

新書發表會前,阮昌銳教授先以專題「原住民口傳藝術的文化性與超文化性」做輕鬆的暖場,用不同族群的民間故事舉例,試圖闡釋口傳文化和文化之間的關聯。阮教授認為文化在口傳藝術中的映照的形象,會因為不同文化而產生不同的詮釋,也會有psychological escape等的心理狀態,例如在一些族群的傳說中,異族的形象會被矮化,而本族的英雄則常被賦予過人的智慧與神力,以此顯示族群編織自我認同的方式。而後阮老師也鼓勵在場的與會觀眾分享自己部落或社區的傳說故事,在場的氣氛因為觀眾們的分享添增許多趣味,也讓大家能用轉換視角的方式觀看民俗故事的內在含義。

緊接著專題演講,到來的是阮昌銳老師的新書發表會《傳薪集》。《傳薪集》是阮教授受兒女和學生鼓勵而自費出版的著作,由山海雜誌發行。從學生時期一直有投稿習慣的阮教授,涉獵的領域廣泛,教學與研究期間仍有大量的文章產出、刊登於各類報章雜誌上。這次阮教授決定將自己散落於各期刊上刊登的文章整理、集結出冊,希望能帶動臺灣學者將自己的著作集結出版的風氣,將畢生的知識結晶用文字的方式傳承給更多研究者,是為取名《傳薪集》。

新書發表會首先由阮昌銳的女兒阮紹薇女士為在場觀眾複習阮教授的生平與學術歷程。接著邀請阮老師的兩位學生──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系主任王雅萍教授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林承緯致詞。王雅萍教授雖然沒有直接接受阮教授教導,但是由於師承阮教授的學生,因此她風趣地自稱自己是老師的第三代學生,並分享她第一次拜訪阮教授老師請教族譜彙編資料的經驗,阮教授的親切指導讓她十分印象深刻,也十分感謝阮老師對於原住民族事務的支援。王雅萍教授順道提及今年政大為阮教授舉辦的暖壽慶生上,看見師徒「五代同堂」的畫面,十分感念老師在學府上的傳承與傳薪。

林承緯副教授雖然資歷較淺,卻是在北藝大攻讀碩士期間,直接接受阮教授的指導的弟子。林副教授與王教授都同稱阮教授是百寶箱與百科全書,民俗學方面擁有的知識廣度令人望塵莫及。林承緯副教授更提到,他一直以來都視阮教授為模範,這一次《傳薪集》的出版完全呼應了阮教授2014年出版的自傳標題「將學術還原社會」的座右銘,林副教授也期許他可以像阮教授一樣延續將學術還諸大眾的精神。

最後阮昌銳教授大略介紹了本書論文集的內容,書中大致可分為原住民文化、政大發表文章、民族文化三部份。阮教授強調,其中第三部份民族文化談論的不僅僅只是民俗文化的表相,也更深入追溯了人跟神、人跟超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試圖專注在現象的「原因和意義」。也因此,阮教授將自己定位為「人類學的民俗學家」,也希望這樣的研究態度,能夠藉由集結成冊的文章論述傳承下去。同時,呼應林承緯副教授所言,阮教授認為本書的出版可以說是一種「還諸天地」,是學者對知識的放下,也是知識的分享與交棒,令在場的觀眾聽了無不感佩。

去年阮教授經歷了一場小中風,導致許多活動被迫暫緩終止,眷顧的是本書的出版在家人、山海雜誌等人的幫助下順利地完成,也趕上了今年本屆的文學論壇。論壇的第一場次,就在眾人熱絡的敘舊以及簽書活動中完美落幕了。

【網站】Te Aka Māori Dictionary (Te Aka毛利語線上字典)

Categories: 好站推介
Tags: No Tags
Comments: 1 Comment
Published on: 2017/09/26

content-4-1

網站連結:http://maoridictionary.co.nz/

整理:林恬慈

Te Aka毛利線上字典(Te Aka毛利語為藤蔓之意)為毛利語-英語雙向字典《Te Aka Māori-English, English-Māori Dictionary and Index》的線上版。收錄字彙包含一般傳統族語字典會收錄的動植物名、星辰、行星、神話物件、重要毛利人物、口傳故事中的祖先、族群名稱、地點名稱等等,另外還收錄了毛利文化的重點解釋以及文法釋義,包含例句、片語、慣用語使用等等,幫助學習者進入毛利語境中溝通並自然表達。

Te Aka毛利線上字典也是毛利語線上學習網站Te Whanake Māori language series的單元之一。

【電影】Moana:海洋奇緣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8/24

content-3-3《Moana:海洋奇緣》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 ; directed by John Musker & Ron Clements ; produced by Osnat Shurer ; screenplay by Jared Bush ; distributed by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

文/蕭如雅

《Moana:海洋奇緣》以玻里尼西亞文化為背景,故事由女主角的奶奶一開始敘述的島嶼傳說為引線,開啟整部電影的劇情。據說世界初始只有一片浩瀚汪洋,直到海洋之母「塔菲緹」到人間創造了一切。一天,持有魔法魚鉤的半神人「毛伊」穿過浩瀚大海來到塔菲緹島,為了得到創造萬物的力量而偷了塔菲緹之心,沒想到缺了心的塔菲緹,變成釋放黑暗的惡魔「帖卡」,毛伊從空中被擊落,從此消失無蹤,他的魔法魚鉤也跟著塔菲緹之心一起沉入大海。釋放出的黑暗從此四處擴散,使一座一座島嶼的生命漸衰,解決之道是傳說有人會找回那顆心,並找到毛伊帶他穿越大海,重新歸還塔菲緹之心以拯救全人類。

這是女主角莫娜從小聽到的故事,電影開頭暗喻她是不知道自己命定的那位,只知從小自己就被那片湛藍海洋吸引,當奶奶告訴她過去族人其實並不是安居在島嶼上,而是勇往直前探索新世界的冒險家,她躍動的心彷彿得到了背書和加持,更想跨越族長父親為了保護族人所設下的界線。這些日子,黑暗的勢力漸漸滲透進家園,莫娜在奶奶去世前的鼓勵下,決定放手一搏,除了追求自我,也期望能找到拯救族人的方法。

繼前一部以姊妹情深為故事,迪士尼卡通近年確實增添不少女性意識在故事角色當中。《Moana:海洋奇緣》男主角以朋友身分的定位,改變歷代公主故事中男主角的印象,電影中刻意描寫女性自我成長,宛如又是一部公主成長記。莫娜在電影中不外乎突破舊習傳統、追求自我發現並找到自身血緣中的價值,但是所謂命定的傳說,隨劇情發展愈趨消逝,取而代之是莫娜在旅程中面對挑戰的掙扎和努力,小時候溫暖保護她、一路上守護引導她的海洋,也在電影中段後和開導支持她的奶奶合為一體,似乎暗指在人生每一個選擇時,身旁的人際關係終究才是讓人成為自己的力量。 (more…)

【圖書】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研究

Categories: 館藏導覽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8/24

content-3-2《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研究》

台邦.撒沙勒著;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

文/廖偉辰

《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研究》,總共分為八章,主要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古好茶時期的歷史。作者研究發現,考古學者在本地的考古研究結果,支持耆老的口述與神話傳說所呈現的移動方向與路徑,亦即好茶部落的先民是從臺灣東部橫越大武山脈往臺灣西部移動,曾住在古好茶一陣子,經過長時間的適應後,才逐漸往低海拔遷移,並形成舊好茶部落。

不過,語言學者則認為臺灣南島語族的原始擴散中心在臺南平原,魯凱語是南島語族早期分化的一支,魯凱族應當是距今4500年由臺南平原遷往深山居住,由於考古學者和語言學者研究的結果大不相同,作者認為,如果能對古好茶遺址進行大規模挖掘,也許可以解開古好茶如迷霧般的歷史。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紹舊好茶時期的文化。在本部分中,作者綜論舊好茶聚落型態的形成,向外拓展的歷史以及傳統的階級社會與治理方式。並旁及部落的經濟活動、祭儀、生命禮俗、傳統教育等等面向,以凸顯在現代化國家力量介入以前,好茶部落傳統的樣貌。

作者並指出,雖然魯凱族屬於階層社會,土地也屬於頭目家所有,但由於一來頭目沒有嚴密的政治組織協助治理,介入居民的土地使用;二來,土地在開墾、播種及收成的階段時,勞力需求量大,單一家族無法負荷,於是發展出親戚間互相幫忙、以酒食、金錢的交互工作制度,使頭目無法控制生產因素中的勞力。因此,土地實際的所有權人是土地的使用者,他們實際控制著土地的分配和使用。

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紹日本時代之後,國家機器的力量開始深入原住民大小部落中之後,對於好茶部落所產生的影響,並將焦點著重於二次大戰後至今日的發展。從作者的論述中可以看到,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山地人民生活改進運動」的推行,不僅改變了部落族人的生活習慣,也改變了族人的消費習慣,平地日常用品被引入部落後,這些商品的誘惑,使得部落族人對貨幣的需求增加,勞動不再是為了分享,而是為了消費,而且部落大部分土地國有化之後,限縮了林業資源的運用,加上由於公共衛生的改善,致使部落人口大量增加,導致耕地不足,在生活逐漸無法維持的情況下,為了尋求發展,不少族人開始遷居他處,舊好茶部落的人口開始大幅下降。為了避免部落因為人口外流而自然消失,到了1977年,在取得共識與政府協助下,部落居民集體遷往新好茶部落居住。 (more…)

【網站】Te Wānanga o Aotearoa (the knowledge of New Zealand)

Categories: 好站推介
Tags: No Tags
Comments: No Comments
Published on: 2017/08/23

content-4-1

網站連結:https://www.twoa.ac.nz/

整理:林恬慈

Te Wānanga o Aotearoa成立於1984年,是紐西蘭最大的高等教育提供機構之一,提供了廣泛的證書和學位程度認證給紐西蘭各年齡層與各行各業的人。Te Wānanga o Aotearoa在紐西蘭全國有80個運作的據點,提供的學習環境全面而具教育性,並致力於克服學習的障礙、滿足他們所服務的社群。

Te Wānanga o Aotearoa由毛利文化的準則所帶領,提供具深度且多元的課程,例如小型商業、電腦工程、社會工作、教學、毛利表演藝術和毛利語,為紐西蘭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另一個選項。機構目前已經營運了30年,其間提升了超過30萬畢業生的專業技術和工作機會。

Te Wānanga o Aotearoa期待能成為更多人的Wānanga(提供毛利教育的場所)。

Welcome , today is 星期二, 2023/09/26